九游网页版
 > 专题专栏 > 新春走基层 > 一线见闻

承前启后,引汉济渭新春加速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雪萌   时间:2024-02-28

长安区三友村,雪后初晴。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南干线少陵塬隧洞施工现场,“奋进一号”盾构机正铆足劲转动着刀盘,片刻不停地推动这一关键洞段掘进。春节将至,铁一院引汉济渭二期工程总设计师严广艺带领配合施工技术人员,认真记录现场数据,仔细排查突发情况,在喜迎新春万家团圆之际,他们如以往的每一个工作日一样,为推进工程顺利建设站好春节前最后一班岗。

“2024年是引汉济渭工程建设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去年一期工程圆满收官,今年三期工程正紧锣密鼓推进初步设计,我总体负责的二期工程更是铺开了全面建设之势,一刻也马虎不得”,严广艺说。

少陵塬隧洞施工现场(铁一院 供图)

引汉济渭二期工程下穿西成高铁、西汉高速和建设中的西康高铁等多个骨干通道,工程建设所面临的外部情况非常复杂。其中南干线控制性工程黄午隧洞全长69.4公里,首次由西向东穿越秦岭山脉,要先后穿过21条地下断层尤其是秦岭北缘活动性断裂带,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工程设置极为困难。为了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从勘察设计阶段,严广艺就带领技术团队,几乎踏遍了隧洞沿线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沟谷,做了大量的前期调查工作,针对活动断裂影响、黄土隧洞施工方案专题研究选型等开展了6个专题研究,为最终科学制定工程技术方案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正在掘进的少陵塬隧洞最大埋深约140米,水头高度约77米,8.6公里长的隧洞都位于地下水位线以下,经常会有洞室涌水、围岩失稳、软弱围岩大变形等情况”,严广艺打开手机上拍摄的洞室涌水塌方视频介绍道,“掘进的每一米都充满风险和挑战”。

在严广艺的手机相册里,密密麻麻都是项目现场拍摄的各种实况照片。开工至今的两年多里,他奔走在全线20余个施工部位,在现场认真做好记录,晚上回到驻地,就立即开始分析现场情况,提前排查施工风险,并第一时间提供技术方案,为工程高质量推进把好每一道关卡。

严广艺在隧洞掌子面查看地层情况(李雪萌 摄)

自开工建设以来,严广艺一年中几乎有300天都奔忙于项目现场,白天去不同的施工部位与各参建单位一起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晚上回到指挥部与同事们一起挑灯夜战,调整优化设计参数,交流难点问题,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及时查找翻阅各类资料,积极向水利设计院的前辈请教专业问题和先进经验。临近春节,严广艺更是主动承担起值班任务,时刻配合现场施工的各项情况,他说:“我作为项目总负责人,理应为引汉济渭二期工程这个‘大家’保驾护航”。

“尽管工程复杂,工期紧张,但我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是严广艺经常说起的一句话。作为唯一全程参与引汉济渭各期主体工程勘察设计的单位,铁一院不仅为引汉济渭工程配备了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领衔、5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带队的强大阵容,团队中的每个成员更是将全部心血和热忱都毫无保留地倾注在这项造福三秦大地的水利工程上。水文地质专业负责人张庆珠今年5月将要退休,从2011年参与引汉济渭一期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以来,他为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奋斗了整整13年,腿伤期间一瘸一拐地也要坚持下现场,一步步见证自己画下的蓝图照进现实;浐河渡槽结构下穿在建西康高铁、西十高铁及动车走行线高架段,其中主跨90米的中承式飞鸟拱桥,为国内同结构类型渡槽中跨度最大,1992的吴炜作为项目团队的年轻人,主动学习新规范、挑战新领域,挑起大梁出色地完成该项目技术攻坚。严广艺骄傲地说:“引汉济渭团队是一支院士大师领衔的精锐队伍,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高质量完成引汉济渭工程的每一个阶段。”

铁一院配合施工人员现场解决技术难题(李雪萌 摄)

2023年7月,引汉济渭水利工程先期通水,汉江水通过由铁一院总体勘察设计的秦岭输水隧洞引入关中,这支深耕秦岭数十载的“引水铁军”为陕西省水利工程建设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接下来,我们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完成二期工程剩余10%-15%的施工图设计工作,全力做好现场各个工点的配合施工,力保黄池沟到西南郊分水口约42公里的工程先期通水,早日将汉江水正式引入西安市区,同时高质量完成三期工程初步设计工作,为实现如期开工打下坚实基础”,说起新一年的计划,严广艺充满期待和信心。尽管日复一日的工作不免奔波忙碌,但就在这个引汉济渭建设者们坚守着的春节里,“汉水润三秦”的美丽画卷又徐徐展开了一角。

【编辑:敏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