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苏州,有一座高耸的大桥屹立在京杭大运河畔,抬头仰望,过路人都要纷纷感叹:“这么高的塔柱,是怎么浇筑的啊?那一道道索是如何拉的?太神奇了!”其实,这神奇背后是一支10多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年轻职工团队创造的,他们便是十七局上海轨道公司苏州城北路改建斜拉桥项目团队。
调兵遣将,构建最优团队
2017年底,该公司中标承建了苏州城北路改建工程S01标段,标段内集中了苏州城北路改建项目最难的桥梁施工任务,全标段有一座主线桥、两座辅道桥,其中辅道桥是苏州首座非对称结构单塔单索面混凝土斜拉桥,桥梁全长407米,全桥共24对斜拉索。索塔采用宝塔形,总高69.5米,塔柱断面自下至上一直变化,主梁采用前支点挂篮悬浇,特别是需横跨三级航道苏南运河,难度非常高,不仅要求有丰富的经验,还要求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先进的设备。挂篮悬浇工作成了整个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面对如此难度的桥梁架设,想要完全依靠原有的轨道交通施工人员,显然不能顺利完成这项施工任务。
为确保施工质量与生产安全,通过单位调动、资源调配,以老带新、以新创新,该公司组建了一支专业桥梁施工团队,更为该公司创建市政桥梁品牌打牢基础,最终一支包括了5名大学生、3名桥梁工区负责人、5名专业技术人员的团队成立了。
挑战艰险,攻克道道难关
团队成立后,承担的第一项任务就是长浒大桥半幅老桥的拆除工作。该桥修建于1991年,主跨径60米,桥面全宽30米,主桥上部结构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项目常务副经理许海啸在第一时间召集组员们分析任务特点,带领组员们勘察作业现场,对技术处提供的施工方案与安全专项方案进行分析、论证……针对拆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和困难,项目展开了技术攻关,经过反复论证并试验,难题被一个个地解决了,其中《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非对称拆除施工工法》获评山西省省级工法。最终半幅老桥中跨及边跨共计11个吊装节段共用时7天时间,提前原计划6天完成水上切割吊装节点目标。
奉献汗水,打造入云高塔
索塔是斜拉桥的关键受力结构,斜拉桥跨度越大便要求索塔建筑高度越高。由于CA辅道桥主跨设计为104米,为满足该地京杭大运河主航道通航需求,索塔高度攀升至69.5米,相当于28层楼高。进入中塔柱施工,班组每天的工作平台几乎都在四十几米以上的高空,夏天的索塔上温度甚至能达到四十多摄氏度,为了保证进度,现场技术人员、安全员要与施工班组同吃同干,甚至连吃饭都是项目部食堂送到施工现场后他们才轮流用餐。烈日下,高温中,你总能看到塔柱上的人在忙碌。“以前干盾构机修时是蒸桑拿,现在管安全了是登高爬架!”安全员马帅笑着说的时候,双腿还微微发颤,每天他要上下索塔十余次。
由于涉及高空起重吊装,危险因素较多。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每天的“班前十分钟”被切实地利用了起来,“安全知识轮流讲,施工要点反复讲,当日工序重点讲。大家把需要注意的、需要配合的、需要严令禁止的各类安全操作信息深植于心,提高了组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项目安全总监徐文介绍说。
创新技术,铸就出世蛟龙
由于辅道桥主梁需横跨三级航道苏南运河,为保证航道的通畅,主梁采用了牵索挂篮施工,且期间通航净宽最不利时仅28.95米,船舶通行与挂篮施工干扰风险极大。为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横向稳定性,项目邀请了十七局集团公司专家主持设计了针对此结构特征桥梁的复合式牵索挂篮,同时技术中心的俞文龙主动请缨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更是为挂篮顺利施工打入一针“强心剂”,从设计验算到安装调试再到走行,……只要哪里有需要,哪里有他的身影。
项目副经理朱飞,是一位既有过硬专业知识与技术,又有丰富桥梁施工经验的“老法师”,从加入这个团队起,他就一心扑在了带领团队解决桥梁施工难题的工作中,从过完春节上工地后他就没有休过一次假,没有回过一次家。张胜雷、徐文祥等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别看他们脸上还透着稚嫩,但对现场的技术管控已经有板有眼,这是他们投身施工一线、半年多不回家、潜心钻研技术的成果。“常回家看看”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只是一首歌。
拼搏与汗水换来了卓越的成效,最终12个挂篮节段,这个技术团队仅历时140天,提前工期35天的骄人成绩,完成了CA辅道桥的合龙施工任务。
在2019年中,这个团队还配合十七局集团公司两次荣获苏州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市政公用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项目常务副经理许海啸荣获城建交通重点工程项目百日攻坚战先进个人,项目副经理朱飞荣获公司优秀党员,张胜雷荣获项目先进管理者……领导的肯定、同事的认可,让这一群年轻的建设者在辛劳中感到了欣慰,大家称他们为“大运河上的架桥人”。许海啸望着气势越发恢宏的大桥,用几句话总结了大伙们的心声:“看着逐渐成形的大桥,那是我们的作品,更是我们的骄傲!前面的还有两座桥等着我们,一定会是最出色的架桥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