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旧式的全站仪架立在阿富汗炮火洗礼的大地上,低沉吟诵着的《古兰经》回响在战后的废墟上空,凝重的空气里弥漫着尸体焚烧的气味。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躬身在设备前,拂去额头上的汗水,正在指挥着前方的人施工放线,他转动着设备的镜头角度,皱起眉头,神情严肃而镇定。
十多年后,在云南昆明的一个普通居民住宅楼里,一个青年人拿着遥控器转换着频道,电视里播报着一种新型病毒的进展——新冠状肺炎病毒。几天后,谁又会想到一场史无前例的人类灾难正播迅速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蔓延。而就在数天前,这个青年人才放下繁重的工作,从非洲回到中国,与妻儿团聚,期待着一个美好的春节。此刻,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紧皱着眉头,面色凝重,焦急万分。
从眉头皱起,严肃镇定,转换到面色凝重,焦虑万分,情绪的转换其实很容易,一个专业的演员,不过几秒钟就可以做到。然而,真实的生活毕竟不是舞台上的戏曲,生活的感悟却需要更多人生的历练。经历过阿富汗项目恐怖袭击频发严峻考验的邓立钊,情绪转换以及心理转变走过了长达十几年的艰辛岁月,而承载着这一切转变的就是他肩头的责任。
十年磨砺,初心不改;岁月蹉跎,生死无悔。十多年的坚持与努力,让邓立钊从一名普通的测量技术人员成长为该公司非洲区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岁月和不平凡的经历磨掉了他曾经年轻的模样,而那份来自心底的初心却从未改变。他说:“投身海外公司的那一天起,就把十四局海外公司彻底的当成了家,只要家人一起努力,家就会变得更好。”就是抱着这样最纯真、朴素的理想,邓立钊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选择离开家乡和亲人,在国外艰苦的环境里,一干就是十四年。
一腔上涌的热血
2006年,从中南大学毕业的邓立钊刚刚加入十四局海外公司这个大家庭,高兴劲儿还没过去,就听说被分配到阿富汗这个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国家工作,他的心里是抗拒的。经过几番挣扎后,邓立钊还是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艰难选择,他决定接受这个大家庭的分配,和曾经的铁道兵老职工一起奔赴阿富汗“战场”。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去就是五年。
为了心中的那份家国情怀,他不惧怕把“胆”留在海外,在阿富汗的五年,让他切身感受到了什么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各种武装势力火并、自杀式恐怖袭击、火箭弹轰炸、燃烧弹爆炸以及人质绑架,至今还清晰的刻在他的记忆里,终身无法磨灭。然而,时间的沙漏,总会承载着收获,五年的时光让他不断的磨砺成长,从青涩到成熟,从学员转换成“战地”经验丰富的技术工程师。
十多年过去了,邓立钊回忆说:“年轻,什么都不怕!我觉得曾经的老铁道兵战士都不怕,就热血上涌,我一个年轻人又有什么怕的呢!”
一面“鲜红色”的旗帜
2012年,刚到非洲工作的邓立钊,并没有被非洲的贫穷落后、肆意横行的疟疾以及艰苦的生存环境吓倒,相比战火纷飞的阿富汗,这里要安静祥和太多。这里没有了枪声,炮弹,非洲的团队可以在这广袤原始的大地上进行更多的尝试、实践和思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在八年的时间里,贝宁公路、贝宁立交桥,飞法基桥、艾维桥、道关中学、多哥5号国道、多哥6号国道以及洛美国际机场项目等数个工程在整个非洲团队的艰辛运作、努力耕耘下,雨后春笋般孕育而生。其中,由邓立钊负责的洛美国际机场项目是十四局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不停航施工项目,也是西非地区第一个采用不停航施工机场改造项目,填补了十四局海外公司在民航领域不停航施工的空白,就像插在非洲大陆红土地上的一面中国五星红旗迎风飘展。
邓立钊说:“来到海外工作,我们的心中装着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代表着公司的形象、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同时也代表着我们海外人的一种情怀,我们要付出所有的努力,踏踏实实做好当前的工作,用实干的精神承揽更多的工程项目,打造更多的的精品工程。”
一抹“深红色”的家国情怀
2019年,第一次登上集团公司演讲台的邓立钊,激动的讲述着他“三个家”的故事,从战火纷飞的阿富汗讲到条件异常艰苦的非洲,十多年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都在他的思绪中重新浮现,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家的故事自始至终就穿梭在其中,我们既然选择了企业,企业就是我们的家。或许是因为家的文化以及对家的美好夙愿奠定了我们生活、工作的基调,也或许是家国情怀让我们心甘情愿奉献出所有力量。
十四局弘扬的“实∙干∙家”企业文化最终就落在一个“家”字上。家是温馨幸福的,家又是令人向往的,因为有了家,我们的心灵才有了着落,我们的奋斗才有了方向,我们的成长才有了温度,我们的生命才有了意义。
务实尚干,爱企、爱国争先,用一腔热血牢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然,像邓立钊这样扎根海外,深耕海外的建设者还有很多,无数的海外建设者守着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一份责任。他们用勤劳勇敢,朴实善良、责任与担当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域播撒着深厚友谊。他们也用发自内心的包容、尊重、理解,用青山一道共风雨的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携手描绘着令人无限遐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2015年,一对名为《侣行》的夫妇带领他们的团队,跟随“一带一路”倡议,远赴阿富汗,重走古代“丝绸之路”。也可能是出于内心的一腔热血,他们在冒着被塔利班全球悬赏通缉的危险,用先进的建筑投影技术,在遗址前将被塔利班炸毁的巴米扬大佛重新光影还原,给常年饱受战争摧残、身处水深火热的阿富汗人民带来了一缕微光。当阿富汗人民站在光影塑像前,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许多人瞬间泪目。一位年迈的老人看着重现的大佛像,矗立良久,久久不忍离去,他噙着泪说:“感谢中国人,让我们的巴米扬大佛重新回家。”
同样,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一群已经是“半个阿富汗人”的中铁建海外工程人,十多年来,远离祖国和家人,怀揣理想,冒着生命危险,无数次重返阿富汗,坚持不懈,风雨无阻,默默坚守在这个饱受战火、动荡不安的国家。用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打造着一项项精品项目,用满腔的热血和一面鲜红的旗帜传递着中阿友谊的深厚情谊。
在国外疫情势态迅猛期间,远离祖国上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的尼泊尔、哈萨克斯坦、厄瓜多尔、非洲等地依然活跃着一群中国铁建海外工程建设者,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跟随企业“海外优先”,走出去的海外大发展战略,不怕生活艰苦,不畏环境艰难,远赴海外,驻守海外,深耕海外,发展海外。他们把对家人的思念埋藏在心底,把祖国的安定与繁荣昌盛时刻引升为前行的动力和奋斗目标,不断用实干精神的内核理念在远离故土的那片既陌生又熟悉的土地上输出着“实∙干∙家”企业文化的精神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