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总是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中等身材,生活里安静少语,工作中雷厉风行。他既是身边同事口中的“技术能手”,也是领导眼中的“管理高手”。
他叫刘伯俊,中共党员,2007年参加工作至今先后参与武广高铁、湘桂铁路、渔平高速公路、云桂铁路、大内高速公路建设,现任二公司大内高速公路项目部经理兼云桂项目部常务副经理。
“‘管理’‘技术’两手抓、两手硬。”是身边领导同事对他的评价。他凭借此坚守一线14年,参与打造了一个个精品工程,为企业创誉创效。
大内高速公路项目全线首段路基完成交验(焦贺 摄)
向技术优化要效益
刘伯俊1984年出生于江西玉山,26岁那年,他跨越近1300公里,从广东韶关的武广铁路项目到位于云南文山的云桂铁路项目从事技术工作。
刚刚到达新的项目,背包刚扔进宿舍,他便冲向了工地。从临建到主体、从桥梁到隧道……他全程参与施工技术管理过程讨论研究,技术成果“高铁变截面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和复杂地形超高支架现浇箱梁施工”被股份公司评为国内先进工法,不仅为项目施工创造了效益,还为后期施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建设云桂铁路的过程中,根据施工图显示,白腊寨越行站设计为路基9级边坡,每级高度达10米。”谈及当时白腊寨越行站的设计,他记忆深刻,“接近100米的高边坡施工,我们当时闻所未闻,这也是当时设计单位在铁路建设中最高的路基边坡设计。”
经过反复研究,他们向设计院提出优化方案建议:将路基车站改隧道明洞。从施工安全考虑出发,业主及设计院一致同意该建议,并顺利完成变更,大大降低了施工风险,提高了施工效率。
向二次经营要效益
除技术方案优化产生的效益外,路基高边坡改隧道明洞的变更还为项目争取到3700万元的额外投资。
此外,在项目变更索赔方面,刘伯俊还全程负责了两项四线大桥桥梁措施费的变更追加,共增加投资额8900万元。
2018年9月底,他参建的白腊寨2号四线大桥因左侧山体蠕动变形,导致桥梁发生沉降和水平位移,需要对整个桥侧山体边坡进行卸载,并在桥下加设永久挡护措施。临近既有线施工,又接近十一国庆假期,要在一周内将近4000方的钢筋混凝土挡墙凿除卸载,项目压力巨大。
“既然下了死命令,就要拼尽全力完成它。”7台履带炮机、2台挖机日夜赶工,24小时轮换,带班作业,保证了在国庆节之前全部完工。
现场干完了,临近既有线施工费用该怎么计算?幸好刘伯俊和项目团队从开第一次方案会开始,就严格做好各类资料台账的收集和整理。
最终,他们不仅高质量完成了施工任务,也高质量完成了二次经营任务。因云桂项目后期经营创效表现突出,他当年被评为二次经营“创效功臣”。
向精细管理要效益
在云桂铁路建设期间,项目还面临着“缺水”的挑战,海拔高达1200米的项目部驻地常年缺水,当地群众全靠收集雨水度日,施工用水不足成为了工程建设的“拦路虎”。
“外运施工用水?”“成本太高,时间太长,不行!”刘伯俊和同事们接连几天爬山寻水,找到了施工的“救命”水源——西洋河,设置了三级泵房点,设计引水管线路,终于全面解决了项目施工用水难题。据统计,该方案较外运及打井抽水方案缩短工期40天,节约成本约210万元。
2019年底刘伯俊任大内高速公路项目部项目经理不久后,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紧抓疫情防控的同时,他开始重新思索新一年的施工安排,“重庆区域每年的5月至10月为雨季,而项目建设又是以土石方为主,下起大雨来,避雨停工停的可是一笔又一笔的效益。”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又打起了精细管理的“小算盘”。
“面对连连延后的复工时间,在雨季前抢抓三背工程及软基处理施工是关键。”在确保疫情可控的前提下,他动态调整施工组织,宣贯新施工方案。
3月初,满足条件后便率先复工冲刺,“全线率先完成首梁制作”“全线最长大桥完成架设”“全线首段路基交验”……各项施工任务全面开花。刘伯俊带领项目部先后斩获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经济管理工作先进项目部”“企业文化建设先进集体”“2020年度重点工程劳动竞赛优胜集体”等荣誉称号。他也先后获得了中铁二十五局集团“先进个人”“工人先锋奖章”“优秀共产党员”“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14年间,从粤北的山川树林到西南的边陲小镇;从三湘四水的河畔到西北壮阔的荒原……刘伯俊参建的工程遍布四地。近日,他又背起鼓囊囊的行囊和满当当的经验离开大内高速公路项目,驶往四川参与新的工程建设。在那里,等待他的将是一场新的挑战和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刘伯俊在现场组织施工(焦贺 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