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2项、核心期刊论文2篇……在中铁十四局汕汕铁路站前6标项目部,得益于项目部创新工作室这一强大“引擎”,建设者们已驾驶盾构机成功在海底掘进超过6公里,攻克了跨越F8断层等数个难题。
青年职工进行关键技术研究(许佳琪 摄)
该项目承建的汕头湾海底隧道是汕汕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地处8度地震烈度区,须先后穿越地质破碎带、孤石密布区和多条断层,施工安全风险高,难度大,工期紧,任务重。为确保汕汕铁路汕头湾海底隧道施工顺利进行,该项目于2020年7月13日成立“盛圣胜创新工作室”,主要进行复杂海域条件下超大断面高风险海底隧道综合建造关键技术研究。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便以解决汕头湾海底隧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为导向,围绕项目建设中心,组织全员发现、全员创新,挖掘工程建设中的每一个细节。坚持以技术创新推动现场施工顺利进行,近期该项目依托海底隧道内富水条件下大型水泵房施工工法获得的2021年度优秀工法奖,就是该工作室立足现场、解决难题、总结经验的一个缩影。
劳动竞赛授旗仪式(许佳琪 摄)
“汕头湾海底隧道为‘U’型坡设计,2号斜井与正洞交会处为全隧道的最低点”,项目总工柯成林介绍道,“2号斜井进入正洞后,日出水量达到5000立方米,正洞大小里程开挖受水的影响极大,施工期间,洞内长期积水无法集中引排,导致进度缓慢,工效大幅降低,想要保质保量完成隧道施工任务,结合项目施工实际改进大型水泵房施工工法势在必行。”
结合汕头湾海底隧道2号斜井及进入正洞后的地下水出水情况,泵房、正洞仰拱中心沟、正洞至斜井泵房段的暗埋矩形沟等设计情况,项目创新工作室进行了充分研究,制定了泵房、正洞至斜井泵房段暗埋矩形沟及交叉口正洞仰拱及矩形沟施工方案,并在2号斜井底设置了一处300立方米的水泵房,用于隧道运营期的集中抽排水,成功在洞内大出水情况下将水自动引排至泵房,为隧道大、小里程快速施工创造了条件。
此外,该项目创新工作室认真总结深水大跨连续梁拱桥的施工经验,研究的《城际轨道铁路180米跨连续梁钢管拱桥深水大跨连续梁和钢管拱原位拼装施工技术研究》从一众工法中脱颖而出,获得山东土木建筑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铁建科学技术二等奖。
青年突击队在施工一线(许佳琪 摄)
工作室还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和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到项目创新活动中来。工作室紧密联系项目团支部所属青年突击队建设,通过以党带团、导师带徒、技能大赛、职工夜校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青年施工技术、创新能力。同时,良好的科研氛围也激励了更多一线技术人员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以创新驱动生产,用技术获取优势,让科技成为施工生产的新动能。截至目前,该项目青年突击队荣获第28届汕头市“青年文明号”称号,“盛圣胜技术创新工作室”获得2021年度中铁十四局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汕头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
【编辑:金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