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伴随着盾构机刀盘的旋转声,由中铁十四局施工的厦门地铁6号线官任站~集美创业园站盾构区间右线顺利贯通,标志着厦门地铁6号线林埭西至华侨大学段全线洞通。
已成型隧道内景(王欣 摄)
厦门地铁6号线林华段起自海沧林埭西,止于华侨大学,全长18.8公里,设站13座,线路深入杏林老城区,下穿杏林湾内海、多座市政桥梁、在运营铁路、地铁等共13处,线路西接6号线角美段,是闽西南协同发展的重点项目,于2019年底开工建设。
由中铁十四局承担三站四区间的施工,包含董任站~官任站盾构区间、官任站~集美创业园站盾构区间、集美创业园站~华侨大学站盾构区间,联络线区间以及官任站、集美创业园站、华侨大学站,长度为9566米。
据项目盾构经理张冲介绍,官任站~集美创业园站盾构区间风险等级及难度系数为厦门轨道6号线之最,区间右线隧道总长度为1560米,采用盾构法+矿山法结合的方式施工,其中盾构段长1549米。自2021年4月27日隧道始发后,盾构机沿城市主干道下方敷设,随后小距离侧穿杏林湾大桥桩基础,长距离下穿杏林湾水系,出水系后,需穿越多处基岩突起的典型“上软下硬”地层,在地质情况变化多样,建构筑物密集林立,盾构施工犹如在“大脑皮层”穿针引线。尤其是穿越硬岩、孤石群及基岩突起时,需进行海上及陆地的爆破处理,沉降控制难度大,风险管控要求高。
针对施工难点,项目部围绕不同风险源特点超前谋划、主动出击、科学组织,多次组织专家召开讨论会、专项方案评审会,为穿越风险源施工提供技术保障。在下穿水系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专项施工方案、科学动态调整参数、严控拼装注浆质量、创新运用“水系砂层注浆加固”技术措施,实现管片无渗漏、河床沉降始终控制在0.5毫米以内,完成土压平衡盾构机安全平稳穿越长距离水系。面对“上软下硬”地质情况,项目部提前制定处理措施,采用“地面爆破预处理+注浆加固”并结合盾构机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制定带压+常压进仓方式检查更换刀具,历经多次带压开仓作业确保盾构顺利穿越百米基岩凸起地段。
此外,区间周边建构筑物密集林立,地下管线错综复杂,项目部坚持24小时巡查管理及“领导带班”制度,实行盾构机与地面联动,加强应急管理;落实“雷达三扫”技术措施确保盾构安全顺利穿越多重环境风险源,将管线和构筑物沉降变化量控制在0.3毫米以内,施工风险安全可控,实现了盾构施工风险安全管控与施工工期双赢目标。
项目部还多次组织以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为首的技术骨干坚守岗位保进度,全力有序推进“百日大干”,加快施工节奏,掀起大干热潮,紧盯严控,把安全、质量放在第一位,克服疫情影响所耽误的工期进度,保证盾构贯通节点工期。
据悉,厦门地铁6号线建成后,将连接漳州角美,对于支撑厦门“跨岛环湾发展”战略、加快闽西南协同发展、打造厦漳同城经济圈、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编辑:钊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