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楼(刘洋 摄)
东邻交通要道,南邻马峦山风景区,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深圳地铁16号线田心车辆段综合楼项目位置优越,“裙楼全玻璃幕,主楼铝板幕墙”外立面让人眼前一亮,双制冷系统、多联机氟系统空调、水系统中央空调,让人感受到更舒适的温度环境,最大限度满足了地铁工作人员的办公及生活需求。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6万平方米,总高度115.8米,属超高层建筑。历时677天高效施工,项目于11月29日通过竣工验收,得到各方好评,为年底全线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场以来,面对工期紧、施工组织难度大、管线多、机电安装复杂等影响,该项目强化安全质量管控,加大新技术应用,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工程质量。项目已通过“深圳市建筑工程优质结构”的验收。
信息化管理提升工程质量
“向信息化管理要效益,通过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升工程质量,减少故障率,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项目将这一理论贯彻工程始终。
应用BIM建造技术(刘洋 摄)
在综合楼外观设计上,作业人员采用“基于BIM的机电工程数字化建造技术”,经过三维立体优化设计,取消原方案突出外墙面50毫米的铝制框架,立面造型做平,建筑转角部分由圆弧造型调整为直角造型,有效提高了施工进度,优化了组织设计,节省了使用空间。针对管线多、布置复杂的实际,采用了抗震支架和综合支架相结合的吊架系统,有效缓解自身晃动及震动而造成的二次破坏。
“如果把综合楼比作人体的话,那么安防监控系统相当于控制人体的‘大脑’。” 项目工程部负责人杨军军介绍,项目引进的监控系统可以覆盖整个车辆段500多个监控画面,不仅如此,联动控制中心还能准确接收消防、燃气、用电设备等系统的故障数据信息并准确显示具体部位,从而达到有效降低经济损失的目的。
“快”字当头推进项目建设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项目建设以‘快’取胜。”项目负责人表示,为加快工程进度,该公司增派数名技术专家常驻现场,抽调200余名技术工人充实到各个环节。
“施工高峰期,穿插队伍达到20余家700余名工人。筹划得当,事半功倍,如若不然,则事倍功半。”项目优化并采用平行流水立体交叉施工技术,将水电安装、消防通风、线路布设、墙面粉刷及外墙施工等各项工程结合起来,实现了竖向分层平面分段的施工组织,各工种多工序相互穿插、紧密衔接,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适时开展的“百日大会战”劳动竞赛活动,实行每日节点考核及奖罚机制,实现主体结构如期完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面对项目施工与疫情防控同频共振的实际,项目加强计划管理,提前采购不少于15天的物资,合理安排设备的进场计划,并不断对照计划检查供货工期的执行情况,及时动态调整,确保计划总工期的实现。
强举措抓落实
项目采用“网格化管理”,由固定人员每日对工程、场地、人员开展安全巡查,每间隔两小时上传发现的问题照片,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确保动态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网格员相当于安全生产‘吹哨人’,每天日行万步在线‘找茬’,后期又充实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小网格却发挥着大作用。”项目网格员于秀永表示。
自开工伊始,项目严格执行主管领导带班制,聘用10余名专职人员,组建安全文明施工专班,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员对现场所有施工工序进行隐患排查,负责现场环境治理、临边洞口防护的检查恢复等工作。
开展领导带班检查(刘洋 摄)
在强化人力投入的同时,项目加大资源投入:室内外50个视频监控、广播系统覆盖所有作业面、出入口,发现违规行为及时提醒;临边洞口采用定型化设计防护并悬挂语音感应器提示危险,临边施工过程中设置安全绳,规范五点式安全带的使用,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编辑:金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