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在重庆大地上,中铁十四局重庆至黔江铁路站前2标项目部,被誉为“万里长江高铁第一隧”的重庆长江隧道施工正在如火如荼推进着,建设者用标准化施工为隧道建设搭建起“一板一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重庆长江隧道是长江上游第一条高铁穿江隧道,也是全国最长水下高铁隧道。”项目负责人窦和潮介绍,重庆长江隧道是该项目控制性工程,隧道穿越“山、城、江、水”,同时也是国内外首次大直径盾构在洞内进行组装、始发。他们依托这些独特优势,打造隧道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提升项目标准化建设水平。
在重庆长江隧道施工现场,技术员王浩正在对隧道刚刚浇筑后的拱墙衬砌进行拍照,他要在隧道每一板衬砌拱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0天内把拍摄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上传到“一板一档”管理信息系统,切实记录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情况、围岩渗漏水、仰拱虚渣清理、混凝土浇筑、带模注浆等关键工序环节的技术数据。像这样每一板建立一个独立档案,该项目部已经上传了257板。
“一板一档”管理系统(刘艳 摄)
“西南艰险山区铁路隧道存在‘拱顶空洞掉块、衬砌漏水渗水、仰拱上拱变形’三大突出质量问题,我们实施隧道衬砌‘一板一档’全生命周期技术数据管理,为每一板隧道衬砌工程建立真实、可靠、便查的数据电子档案。”窦和潮介绍,他们自主开发了“一板一档”管理服务器,将图纸、记录、照片、短视频、检测报告等数据上传至云端的同时,将生成的二维码打印粘贴在施工现场,实现了隧道衬砌全生命周期技术数据管理,促进现场技术、工艺、管理水平提升,提高隧道衬砌建造质量。
“如果技术人员发现检测数据不满足规范要求,在如实记录入档的同时,我们会分析不合格数据产生的原因,并相应改进现场技术、工艺、管理,提高现场质量管理水平。”窦和潮说,针对隐蔽工程完工以后很难溯源的特性,“一板一档”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标准化落实,还原最真实的施工现场,让隧道施工也暴露在“阳光”之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