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跃升 制造图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铁建工业制造发展综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胡清  时间:2022-08-12 【字体:

盛夏时节,热浪滚滚,各地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一眼望去,机甲集结,重器出场,徐徐展开基建中国奔腾画卷。

初看,大。长沙城东,“地下蛟龙”横亘大地。十年前,中国铁建盾构产业基地刚建一期厂房。十年跨越换新颜,如今两大产业园、40条盾构机生产线铸成工业地标,“地下蛟龙”从这里盾行天下,全球最大地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马力全开。

再看,飒。南京南站,高铁动车组穿梭不息。十年前,站房主体初落成,“古都新站”始运营。十年弹指一挥间,现今中国铁建“四电”技术装备在此编织“大网”,京沪、宁杭、宁安、南沿江城际四线交会,使长江经济带高铁运输网更加畅通便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铁建紧跟制造强国建设步伐,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加速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加紧培育和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从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到高铁“四电”系统装备,从大型桥隧专用设备到建筑施工通用设备,装备制造体系不断完善、产品技术持续迭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制造成为企业创效创誉的排头兵和科技创新的主阵地。

产品型谱种类更全

橘红色的外表,116米长的机身,88个大轮子,一次可提起1000吨重的40米长巨型简支箱梁,相当于200头成年亚洲象的重量。这是铁五院研制的全球首台千吨级运架一体机“昆仑号”,它像一个大力士,让建桥如同搭积木。

全球首台千吨级运架一体机“昆仑号”

6月17日,在杭衢高铁施工现场,“昆仑号”采用自研的调头机在桥上潇洒转身,开创了千吨级运架一体机自回转掉头先河。自2021年11月转战到杭衢高铁以来,“昆仑号”已完成了200多孔箱梁的架设。“昆仑号”的首秀在福厦高铁,福厦高铁是我国第一条跨海高铁,湄洲湾特大桥是全线重要的控制工程,“昆仑号”仅用了218天就完成了桥梁架设任务。

这十年,中国铁建通过研发高铁箱梁制、运、架、造成套技术装备,建立了高铁简支箱梁建造技术体系,满足24米、32米、40米不同跨度的高铁箱梁施工作业,实现了高铁线路在各种工况下的简支箱梁建造,成为中国高铁桥梁建设的主导技术装备。

立足主业,拉长产业,中国铁建积极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拓宽产品型谱。

再把视角移到盾构机产业,从数据看变迁,产业十年巨变:连续5年岩石隧道掘进机产量在国内保持第一,位居全球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制造商5强榜首,铁建重工推动盾构机产业技术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市场从替代进口到实现出口的大逆转。

——看尺寸外观,从常规到超大、微小两端延展,盾构机产业实现了从0.5米到23米直径全覆盖;

——看技术型号,水平、竖井、斜井三向掘进,多模式结合、异型断面多种类型,形成了8大系列、130余类产品。

十年间,中国铁建以产品创新为抓手,全面满足细分目标市场的客户要求,在项目质量、造价、外形、使用功能和服务态度上精准发力,不断开辟发展新空间。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在天山南北的采收季,机械化采棉已成秋收盛况。铁建重工研制的高端智能六行采棉打包机排列成行,多机并采,采棉、集棉、打包一气呵成,采净率高达93%。“新疆机械采棉高大上呀”“吐出这么大卷,变魔术一样”……国产采棉神器又帅又萌,赢得网友爆赞。戈壁荒原崛起高端制造,铁建重工新疆公司面向农业,深耕农机,新产业加速出圈,渐成新疆制造新名片。

 

六行采棉机群在新疆棉田作业

一声鸣笛,机车启动,一辆崭新的新能源接触网检修作业车顺利出厂。位于昆明的铁建装备生产基地,已生产制造铁路大型养路机械3000多台,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市场份额稳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这些年,铁建装备持续深耕大型养路机械产业,形成捣固、稳定、道砟清筛、配砟整形、物料运输、钢轨处理等多个系列60多种产品,实现了枕下、轨上、空中立体化、系列化配套齐全的产品业态。

技术创新加速推进,施工装备推陈出新。中国铁建大桥局依托福平铁路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主导研制了世界首台双孔连做节段拼装造桥机,攻克了大倾斜裸岩钻孔桩成孔等系列世界施工技术难题。

产品序列更全,竞争优势更突出。这十年,中国铁建培育了大型养路机械、掘进机械、轨道设备、特种施工设备、桥梁施工设备、起重设备、钢结构、铁路电气化施工设备等八大类核心产品,形成了产业特色突出、产品覆盖面广、生产设施先进、研发实力雄厚的现代化工业产业新格局。

大国重器成色更足

浩瀚蓝海,谱写着铁建“船”说。

“铁建风电01”,是我国首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300吨自航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船。它全长105米,集航行、起重、打桩等多功能于一身,可在恶劣海况下实现高精度安装,是不折不扣的“海上风电利器”。

大块头有大能量。我国目前单体容量最大、风机安装种类最多的海上风电项目——江苏启东H3号海上风电项目,我国纬度最高、中国铁建首个海上风电EPC总承包项目——华能大连庄河海上风电场址IV1项目,都有中国铁建港航局“铁建风电01”雄武的身影。

“船”说,不止于震撼,还有实力。

“铁建潜01”,原是具有10000吨举力的半潜甲板驳,经改装成为坐底式风电安装船,华丽变身“海上超人”;“铁建绞01”,拥有10千米长排距、最大挖深达30米,生产能力达5000立方米/小时的大型绞吸式挖泥船,是“掘地90尺”的海上尖刀;“铁建桩01”,拥有108米桩架且兼具起重功能的超大型打桩船,是海上打桩“大力士”。十年间,中国铁建通过打造各式工程船舶装备,覆盖当前国际水工市场多样建设需求,显著增强了在海上风电领域的话语权。

海上有“船”说,地下有“龙”啸。

在北京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中,长150米、重4300吨的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再次穿越了特级风险源;在广东东莞虎门镇,我国最深海底隧道盾构机“深江1号”正在向珠江口106米的海底深处掘进。

 

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

“京华号”“深江1号”“锦绣号”……这些都是集开挖、支护、出碴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在铁建重工长沙产业园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驾起天车,或拉或顶,吊装分块盾体,一台台盾构机从这里组装出厂,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地下蛟龙”筑山海通途,底气源自自主核心技术。

近年来,铁建重工研制的盾构机在主驱动集成、变频驱动和控制、高承压主驱动密封、高精度隧道导向、设备姿态监控等方面,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常压换刀、开挖舱作业机器人、永磁同步驱动、电液混合驱动、大埋深可变径设计方法等技术已实现世界领先。

以电液混合驱动技术为例,传统设备多为单动力驱动,在硬岩层开挖选择转速更高的电机驱动,软岩地层开挖则选择液压马达驱动。铁建重工研制团队通过创新运用液压马达和电机双驱动,实现速度与马力自如切换,破解了困扰隧道挖掘行业多年的世界级难题——“卡机”问题。

国产装备提速重大工程,重大工程助攻国产装备。2020年以来,铁建重工已经成功研制6台15米及以上超大直径盾构机,分别应用在杭州艮山东路、下沙路项目,长沙湘雅路过江通道,安徽芜湖过江隧道,北京东六环改造,珠海横琴杧洲隧道工程跨海隧道等工程中,巩固了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中国高端地下工程装备领先世界。

瞄准产品升级,发力高端市场,推动产业技术迈向更高端。

这十年,中国铁建践行科技强企战略,通过加强科技创新,突破一批战略性、前瞻性、前沿性、全局性的特大、重大关键技术,打造一批世界领先的高端技术品牌,加速工业制造产业创新蝶变,助力隧道智能建造、TBM、大盾构、公路桥梁等传统市场迈向高端化。

智造赋能升级更快

5G时代,万物互联,工业智造路在何方?

这十年,站在新一轮工业革命风口,中国铁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装备制造研发、生产、应用各环节插上智能羽翼,实现产品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一台智能型三臂凿岩台车,外形酷似“变形金刚”,凝聚着智能制造的摸索与尝试。

“推进梁缓慢推出,钻头顶到混凝土块。”在铁建重工长沙产业园调试坪里,智能型凿岩台车正在打孔测试。

“偏差是多少?”

“5厘米以内。”这是目前国际上最高的打孔精度。

这台拥有超强大脑和灵活四肢的机器人,是铁建重工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产物,是钻爆法成套装备打头阵的利器。铁建重工通过数智赋能,将产品塞进电脑,将车间搬上电脑,将隧道建在电脑。

烈日下的格聂山,峰顶白雪皑皑,山下花开遍野。海拔三四千米的花海之下,“机械军团”钻进高寒缺氧地带,开凿一条天路。智能型钻爆法成套装备轮番上阵,凿岩台车灵巧有力,拱架台车伸展自如,犹如重型机甲化身舞蹈演员,舞动着刚柔并济的“高原芭蕾”。

机器人集群代替“人海战术”,一改打风钻、放炮、刨石渣作业方式,掀起一场划时代的工具变革。从超前作业到开挖掘进,从装碴运输到初期支护,从二次衬砌到辅助作业,钻爆法隧道装备满足全地质、全地域条件施工,实现全工序、全断面隧道作业,助推我国隧道智能建造从蓝图走向现实。

围绕智能化这个关键词,再传统不过的加工、制造和施工作业,也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加速实现转型升级,助力智能高铁建设。

京雄城际铁路,雄安新区建设的交通新动脉。2020年底,随着京雄城际铁路通车运营,标志着由中铁建电气化局研制的我国首款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三型智能化装备成功运用。

这套接触网三型智能装备包括支柱组立装备、腕臂安装装备和参数检测及吊弦标定智能装备。与传统方法相比,使用接触网三型智能装备,精度提高了10倍,工效提高了16倍,人工减少了33%。项目建设者仅用了75天,就顺利完成了管段内236条公里接触网架设和调整任务,让国内外同行普遍觉得“不敢想”“不可能”的事成了真。

 

智能腕臂预配平台3代设备在进行腕臂预配生产

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兴起,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这些年,中铁十八局加大对核电泵、轴流风机等优质项目的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通过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发力智能制造,不断擦亮工业制造品牌。

此时此刻,在遍布全球的项目工地上,重大工程建设正酣,基建利器频添新功,从装备中国到装备世界,中国铁建续写着工业制造的传奇故事。过去十年,中国铁建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向“智造”跃升,推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迈上新台阶,工业制造颜值不断刷新,技术越来越绝,产品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