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生产经营

浙江省在建最长铁路隧道顺利贯通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袁瑞宇 李腾   时间:2022-09-14 【字体:

9月10日,中铁十四局承建的全长14.6公里的金甬铁路千石岩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国内首条“双层高集装箱”运输铁路——金甬铁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金甬铁路千石岩隧道出口(袁瑞宇 摄)

千石岩隧道是浙江省在建最长铁路隧道,起于浙江宁波奉化市溪口镇,止于浙江绍兴嵊州市金庭镇,为单洞双线铁路隧道。隧址区为剥蚀低山区,山体陡峻,流水侵蚀切割剧烈,穿越7处断层带、5处节理密集带和2处岩性接触带,地质复杂,开挖技术和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是金甬铁路的控制性工程。

金甬铁路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工程,全长约188.3公里,起自沪昆铁路金华西站,终至杭甬铁路宁波站,为客货兼顾双线铁路,设计运营时速160公里,预留200公里。

国内矿山法隧道施工独头掘进里程最长

刷新同类工程掘进长度纪录

千石岩隧道围岩分类多,工法转换频繁,设计要求在不良地质地段要采用三台阶施工法及中隔壁临时仰拱法施工,作业空间小,因此只能采用矿山法施工。经过前期施工策划,从榧树湾斜井以独头掘进方式开挖能有效确保工期。

隧道掘进(袁瑞宇 摄)

“千石岩隧道独头掘进长度达4524米,刷新了国内矿山法隧道施工独头掘进最长纪录。”金甬铁路项目部经理于伟说。掘进距离越长,隧道施工环境就越恶劣,在掘进到3600米时,作业面的含氧量几乎降低到14%,相当于在海拔3800米的高原地区作业。

为了改善作业环境,提升作业效率,项目部利用轴流风机三级接力,各台架设置射流风机加速空气对流,满足了施工通风需求,同时通过在洞内增设变压器和储气罐、优化风管尺寸等方式,有效解决了风动式气腿凿岩机动力输送困难的问题,为此类长大隧道施工积累了经验。

线路长,埋深大

高地温、大涌水成隧道施工“拦路虎”

全长14684米的千石岩隧道,最大埋深达到742米,线路长、埋深大造成隧道内高地温段落长达5100米。

受高地温影响,作业面温度常年在30摄氏度以上,最高地温接近41摄氏度,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施工进度造成了很大影响。为了预防工人中暑,项目部进一步优化通风方案,同时在各作业面增设雾炮进行降温,平均每天往作业面运送5吨冰块,使用小风机将凉风吹到人员集中的施工点,进一步提高降温效果。

隧道穿越5处富水节理密集带,地下水多发育,最大涌水量可达单日44164立方米,且全长1860米的曹家地斜井和正洞小里程1370米都属于反坡地段,排水难度很大。

“2020年4月,曹家地斜井多次出现高压涌水,最大涌水量达到每小时60立方米,相当于1小时就排出一个国内普通家庭一年的用水量。”金甬铁路项目部隧道工区负责人梁秋彦说。由于反坡排水段落长3230米,涌水不断的流到前端工作面,项目部设置了7个反坡排水接力站,3道排水管路,才满足现场施工要求,连续736天,直至斜井小里程与千石岩隧道进口贯通后才完成排水任务。

穿越7处断层破碎带,2处岩性接触带

岩爆如同不定时炸弹

千石岩隧道穿越7处断层破碎带,2处岩性接触带,岩爆地段长达7180米。地应力集中释放,岩爆随时可能发生,施工危险系数很高。

打钻作业(袁瑞宇 摄)

为此,项目部在开挖过程中采用“短进尺、多循环”的爆破工艺,减少药量及爆破频率,降低对围岩的扰动,爆破后及时对掌子面及洞壁进行喷洒高压水,降温除尘,润湿岩面,提高围岩的塑性。

“我们还预先在工作面可能发生岩爆的部位有规则地打一些空眼进行注水,释放应力,阻止围岩产生岩爆。”金甬铁路项目部总工赫旭峰介绍。项目部还在隧道内加密沉降观测点布置,及时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探明前方围岩情况,将岩爆对作业人员的危害降到最低,有效保障了施工安全。

胜利贯通(袁瑞宇 摄)

据悉,金甬铁路是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的支撑性项目,也是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完善区域铁路网布局的重要工程,建成后将实现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与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互连互通,通过与沪昆高铁连接,未来宁波向西到南昌、长沙、贵阳甚至昆明等城市的时间都将比目前缩短约1小时,对促进宁波地区以及浙江省更快融入“一带一路”,助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