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品牌
铁建艺苑

铁建人的传承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洁   时间:2022-09-21 【字体: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诗人郑燮大多写竹,字里行间多显气节。这句讲的是依托老干的扶持,新竹不断超越旧竹,新旧同根源,新却更胜旧,更替的是枝丫,保留的却是支柱。这就如同铁建人的传承一般,不管走到哪里,都能顽强生存,不管前路险阻,仍旧向上生长,多少年来,一脉相承。

我想,铁建人是以“吃苦耐劳、坚韧奉献”的铁道兵精神为中心,在延续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在一辈又一辈人的传承中,练就过硬的作风,打造更强的实力,守正创新、笃行致远。

百年前,一艘小小的红船承载着信仰和希望在风雨飘摇中披荆斩棘。理想的火花,点燃了那个民族觉醒的年代。自此,开启了中国百年巨变历程,仁人志士秉持为万世开太平的信仰前赴后继。

百年后,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鲜红的五星红旗在随风飘扬。盛世的和乐,重温着那个峥嵘岁月的年代。如今,映照中国百年初心传承,各行各业坚守着“为护航盛世之中华”而不懈努力的初衷。

清朝末年,京张铁路的修建完成,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杰出的智慧和才干,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建设国家的信心,詹天佑也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历经百年沧桑巨变,我们的交通网络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开创了“基建狂魔”时代。逢山凿路、遇水架桥,从城市到农村到处都是基建人的身影。央企十大国之重器以及央企十大超级工程中国铁建均榜上有名,这是我们共同的骄傲。

小时候,看着电视上的绿皮火车,冒着滚滚的烟,那一声声笛声就是启航的鸽哨;长大点,盼望着近距离接触铁路,望着长长的铁轨,那一幕幕别离就是成长的经历;长大后,绘制着纵横的交通网络盘桓祖国的山川河流,感受着越来越快的速度,那一个个笑脸就是内心的喜悦。

从前车马慢,书信承载着思念,只因交通不便利。从小听村里老人讲“要想富,先修路”。以前全靠脚程丈量距离,一日一日的行,一步一步的走。没有高速公路,没有高速铁路,没有交通工具。老一辈的人常说,自己做梦都没想过会一天之内走数千公里,没想过想见的人就能见。

我们铁建人,穷其一生,不过是在以自己的生命为灯芯,在燃烧、去照亮无数人回家的路。起初我们是异乡人,通过建设、运营、扎根,最后多了一个个故乡。像养育孩子般,我们守护着一个个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看着城市发生着一点点变化,从荒芜到繁华,从人迹罕至到人流如织,从守望到拥抱。

成昆、襄渝、青藏等多条铁路上都有铁建人的身影。在解放战争中、抗美援朝中,铁道兵为祖国交通网的建设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战时,担负战区的铁路抢修、抢建任务,保障军队的机动和作战物资的输送;和平年代,又继续为祖国基建事业添砖加瓦。

我们铁建人,背着行囊,辗转又辗转,哪里有需要就去到哪里。从不是家在哪,人就在哪,而是人在哪,家便就到哪。修路筑桥,穿山越岭,无一不能。建设边疆、打造新农村,地铁桥隧,无一不精。我们如同一个个戍守的士兵,闻令而动,坚决服从。

我周围的人,都是修过很多地方的路,见过很多地方的风景,参与过很多工程的建设,默默无闻地付出着,籍籍无名地推动着举世皆知的超级工程建设。从年少到退休,去过高山之巅,也到过平原坦途,受过烈日炙烤也扛过寒冬刺骨。他们是可用笔墨绘蓝图,可用阅历走天下的“能人”。

我想,铁道兵传承的精神是闻令而动的果敢无畏、是企业需要的无私奉献、是背井离乡的守望互助、是攻坚克难的的迎难而上。今时今日,自兵改工后,解放军序列中没有了铁道兵,但铁道兵精神仍赓续绵延,并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开拓创新。铁道兵精神也不断激励着我们在时代的浪潮中砥砺前行。

铁建人的精神,一直在传承,历久弥新。正所谓英雄者,国之干;英雄远去,精神长存。我辈铁建人更当“传承铁血军魂,共筑盛世之中华”。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