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品牌
铁建艺苑

再见老曾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付磊   时间:2023-10-25 【字体:

10月19日上午,在中铁十四局集团第六届职工运动会的比赛现场,远远地看到了一辆来自印有泰安旅游字样的大巴车。开到近前,下来一群统一着装的运动员,一看竟有很多熟识的面孔。原来这是老单位来自二公司的同事们。其中很多都是有近八九年的时间未曾谋面了。

大家还是跟一家人一样,互相嘘寒问暖,询问近况。

这其中,我就看到了老曾,他已经两鬓斑白,头发也少了很多,但是精气神很足。

我急忙上前,热情地跟老曾打招呼——你好,又见面了老曾!

老曾,曾其中,1978年参加铁道兵,参军一年之后因为表现突出,当上了班长,管起了物资,从此就和物资管理这个行当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干就是30多年。

和老曾相识,是在贵广铁路施工现场,我到现场进行采访的时候。跟老曾一起待了好几天。

“彩条布在第四排架子的最上面一层、液压油在第二排架子的中间、螺母在三排架子中间的铁盒里面……”大到钢筋模板,小到螺丝螺母,作为物资管理员的曾其中总是能快速地说出它所在的位置和数量,他每天必做的工作就是重新梳理一遍这些林林总总的材料,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当兵的时候可没有现在这些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手磨出了血泡,肩磨破了皮,每天都是一身的灰尘和铁锈,那个苦才叫真正的苦,但没一个人叫累叫苦。也正是靠着这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才确保了物资的及时供应。”老曾伸出自己带着茧子的大手给我看。

“这是每天数钢筋、点材料弄的,当兵那会,手上的茧子比这得厚好几倍”。讲起以前的故事,老曾滔滔不绝,他说他很久没有跟别人说起这些事情了,他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些难忘的回忆。

“兵改工”以后,老曾成为众多铁路职工中的一员,老曾依然干着他的老本行。虽然现在机械设备也有了,现代化的电脑也有了,不用肩扛钢筋,也不用手写繁琐的物资资料了,但是他从不放松对自己和对别人的要求,甚至是更“苛刻”。

“咱这‘后勤政委’太敬业,也太较真,我们几个年轻的物业人员平日里没少挨他训。”2010年毕业的物资管理员高辉跟我打趣说。对每个单项工程的材料计划,他都严格把控,谁来领料,他只认单子不认人,经过他手的材料,小到一个螺丝螺母都被严格记录。

记得有一次,施工一队六工班的技术员王鹏去拌合站领锚具、锚垫板。看到仓库还有存放的螺丝螺母,他就凑了过去,对老曾说:“曾叔,给几个螺丝螺母呗,我那正好缺几个。”

“可以,没问题。物资申请单给我,我给你拿螺丝去。”

“单子就算了吧,就这么点东西。”

听到这里,老曾白了王鹏一眼。“没单子可不行。别说是几个螺丝螺母就是一个小垫片也不行,我给你‘放水’了,别人也会像你一样,今天要点这个,明天领点那个,日积月累,就不是一个螺丝螺母的问题了,那是我们整个项目部的损失。”

被老曾这么一数落,王鹏的脸红到了脖子根,他只好乖乖地回项目部重新填写申请单了。

当时50多岁的老曾,每天还能爬上爬下地清点物资,到各个管区检查物资材料采购和使用情况。他那个记录本,上面全是使用记录数据和清点明细,记得密密麻麻,字写得工工整整。

老曾说:“物资占工程造价的大约60%。一个工程下来,涉及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材料,控制得好一点,就能省一点。控制得不好,那就可能会出大问题,是会造成重大损失的。我们干物资的要凭良心干活,对公司负责,心不能斜,手不能软。”

也正是依靠像老曾一样的老铁道兵,负责、专注、实干、能干、不怕困难的精神才能被年轻的一辈所传承。在我看来,这就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寒暄间听老曾说,退休后他还被公司返聘到项目上担任物资管理顾问,又干了好几年。但是现在年纪大了,就被儿女们给劝回来,在家带带孙子孙女,和睦团圆。

因为上午还有老曾的老年组比赛项目,我们不能过多闲聊。临别之际,我们留下各自的联系方式。看着渐渐走远的老曾,高大的背影也越来越模糊,我打心底里衷心地祝福他一切安好!

【编辑:敏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