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美术爱好者,我从小就喜欢画画。1987年参加工作以后,我经常和朋友一道,往返于单位驻地周围,流连于青青农舍、田边溪头,画了不少速写,也偶尔参加企业和当地的一些展览,渐渐地,绘画的技能有了较大提升,对绘画的热爱也在心底越来越浓。
1989年的一天,看到当时单位工会正在组织收集第九届大路画展作品,我跃跃欲试,精心准备了一幅山水画,但寄出以后,却收到了退回的作品。这是我与大路画展的第一次接触,感觉它是那么遥远、那么高不可攀。从那以后,我便报考了西南师范大学美术专业的自学考试,在无数个日夜里,我奋战在画板前、宣纸边,汗水与骄阳、毛笔与彩墨,我沉浸于五颜六色的欢乐和痛苦之中,创作的水平也在日渐提升。
我的作品第一次入选大路画展,是在1998年的第十一届。虽然没能目睹当时展览的盛况,但从收到的入选通知书和画册里,我同样品味到了惊喜。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大路画展,是2004年5月份,我与众多大路画家共同参与了在陕西咸阳召开的第十三届大路画展创作筹备会。2004年9月,我们组队飞赴西藏,穿越辽阔的西部空域,辗转数百公里车程,来到燕青唐古拉山腹地,在海拔4300米的青藏铁路工地上,我和另外几名画友一道,穿越唐古拉山,领略了雅鲁藏布江的风采,更深刻体会了修筑青藏铁路的艰辛,我们每天画速写,围绕青藏铁路建设,以写实的手法,描画青藏风情和西部大开发的动人故事。
我的一幅反映青藏铁路建设的中国画不仅入选了第十三届大路画展,还获得了优秀奖,当我站在中国美术馆展厅,看到自己的作品登上大雅之堂时,成功的喜悦中,我再次想到在高原上修筑铁路的建设者,是他们把青春、把汗水、把智慧无私地奉献给高原,才让我们有了如此鲜活的灵感和作品。
这是我绘画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每次到项目、到工地,都要和现场的施工人员唠一唠,去体味筑路者的风范和沿途的风景。也会在作品中更多地用写实的手法,去表现劳动之美,我的多幅表现筑路风情的中国画作品相继参加了多次美术展览,我和其他大路画家的主题作品一道,构成了大路画展中有关建设者的一幅又一幅靓丽风景。
2007年郑西(郑州到西安)高速铁路施工正酣,施工大军安营扎寨于巍巍黄土高原,修建世界上首条湿陷性黄土高原的客运专线,为表现黄土高原的绘画技法,我每次去项目的时候都留意观察,这是不同于画奇山异石的皴法表现,也不能在画面上表现更多的花草树木,苍茫的黄土高原上,稀疏散落的村舍和山腰上的项目驻地,高高升起的企业旗帜,和远处正在铺架的桥梁,就是那里最真实的景致。
最终,我以郑西高铁的黄土背景为映衬,以村落和树木为前景,在远山的缝隙中描绘出施工项目驻地和正在进行的桥梁施工,一方面致力表现出黄土高原的苍凉感,另一方面表现出施工的火热场面。其中,在高高的山岗迎风招展的企业旗帜,成为最鲜艳的亮色。这幅画在首届全国中央企业书画大赛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奖。
2017年3月,在新疆连霍高速公路G30扩建工程开工之日,在零下十一度的环境中,我偶然发现项目测量人员在标头插下的一根竹竿,竹竿上系着一段红绳,虽不显眼,但在寒风中却展示出了一种风貌、一种精神。作为中国最长高速公路的西部终端扩建线路,作为中国西部国门的新起点,那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路标啊,一个小小的标志,点燃了我的创作灵感,一幅表现“一带一路”题材的主题作品很快完成,在2018年7月铁道兵70周年美术展上,我的这幅画成功入选,并在北京展出。
从高山到平原,从北国到南疆,从地上到地下,筑路人的脚步走过五湖四海,筑路人的梦伴随着道路的延长。2018年,我参与建设了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八和二十二号线地铁建设,这条线路由中铁建华南建设总承包建设,全长90多公里,为全地下施工,施工难度很高。我以南沙清晨的阳光为主基调,以各类大型施工设备为剪影,融合传统的笔墨线条与西画的光色运用,创作了《南沙晨晖》,获得了粤港澳大湾区劳动竞赛书画摄影大赛美术一等奖。此外,另外一幅表现城市地铁大盾构的水墨画《大器将成》获得第十八届大路画展优秀奖。
不知不觉,大路画展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我与大路画展也有了20年的深度融合。从第十一届首次入选大路画展,到第十三届首次获奖,在随后的每一次大路画展中,几乎都有我的身影。伴随着大路画展,我绘画的技艺逐渐长进,越发成熟。但无论如何,我绘画的主题与表现题材都始终离不开工地、离不开那一条条大路,我想,这是作为一名大路画家不能忘却的初心。我也将沿着这条大路持之以恒地走下去,不管有多远,有多艰难,都义无反顾。
【编辑:敏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