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天,似乎比往年显得更长一些,也更暖和些。午后,我陪着80多岁的老铁道兵父亲去小区附近的公园里散步。公园里的花草树木随着气候渐渐变得参差有致又色彩斑斓,让秋天比春的料峭多了些暖意、比夏的浓烈多了些韵味、比冬的素净多了些内涵。火红的枫叶,一树一树热烈招展;阳光洒在黄色的梧桐叶上,泛出灿烂的金色光芒;各种树木的叶子,红橙黄绿往一处伸展,组成一副极美的油画。
经过一个小广场时,我看到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孩子准备放风筝。那位父亲边叮嘱边做示范,孩童一边奔跑一边放线,看着风筝渐渐升高,兴奋异常。过了一会儿,孩童对父亲说:“爸爸,放风筝要一直放线扯线,好辛苦。而且线拉着风筝,风筝没有办法飞得更高,为什么不把风筝的线剪断呢?这样风筝就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是更好吗?”那位父亲摇了摇头,说:“线剪断了,风筝不仅飞不高,还会很快掉下来。”孩童不相信,仍然坚持要将风筝的断剪断。于是那位父亲答应了孩童的要求将线剪断。只见风筝朝着高空缓缓飞去,但很快就跌落到公园的草地上。那位父亲对孩童说:“风筝的线,不是用来拦阻风筝飞翔的,而是在牵引和帮助它,只要线轻轻一拉,风筝就有了方向,能飞得更高”。
听了这父子的对话,我想,看起来似乎是束缚力的某些存在,实际上是辅助力量。就像我身边的老父亲一样,20多年的铁道兵生涯,造就了他刚毅坚韧的性格。几十年来,他一直以为自己还是一个兵,家里的事情他遗忘了许多,但是铁道兵军营里那些点点滴滴,他仍然记忆犹新。他一直用铁道兵精神教育引导我,像那放飞高空风筝的线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老爸,坐下来休息一下吧!”我扶着老父亲在公园的长椅上坐下来。“丫头你看,今天天气真好,公园里运动的人也多了。”老父亲边说边指着公园里跑道上来来往往锻炼的人对我说。“这些年,周边环境的美化肉眼可见。这个小公园,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身体健康也得到了重视,不像我们当兵的时候,条件艰苦……”老父亲身体往后倚靠着长椅靠背,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外套,又给我讲起那百听不厌的故事。
“1974年,我去修青藏铁路,铁路沿线海拔大多在3000米以上。高原上看不见树,只有矮小的草丛,在那里步行数十公里,都见不到人烟。8级以上的大风,每年要刮70多天,被风刮起来的沙粒打在脸上和身上,疼痛难忍。我们自己搭建帐篷、和泥、打土砖、砌伙房。有时煤供应不上,我们就捡牛羊粪烧水做饭。工地上空气稀薄,水烧到90摄氏度就沸腾了;用高压锅做饭,总是半生不熟;蒸馒头也发不起面,用手一捏,就成了死面团团。”
老父亲拿过随身携带的水杯,拧开杯盖,喝了一口水,继续讲道:“最初几天,我感到胸闷、头晕、乏力,但一进工地,种种不适都被抛在脑后。冬季施工,大风刮得令人窒息。我和战友们穿上厚重的棉衣棉裤,戴好皮帽子和3层手套,才敢上工。一次,有一名战士只戴了2层手套,手刚碰到钢轨,立即被冻住。大家慌乱地把他的手从钢轨上拉下,一层皮生生地被扯掉”。
老父亲揉了揉眼睛接着给我讲,“有一天上午10点左右,距关角隧道出口160多米的拱圈边墙轰然倒塌,近2000立方的碎石堵死了整个隧洞,正在洞内施工的127名战友被堵在洞内。经过连续14小时奋战,生命通道才终于打通,脱险官兵接过师长陈友国双手递来的姜汤,百感交集,满脸泪水相拥在一起……”
老父亲越说越激动,我真不忍心打断他,便起身为父亲拍掉了落在他肩上的黄树叶,对他说:“老爸,天凉了,咱们往回走吧。”在我的搀扶下,老父亲站起身,这时,那一对放风筝的父子正好拿着放完的风筝从我们身边跑过。老父亲回头看着他们,嘴里喃喃地说:“我要是再年轻20岁,照样也能带着你放风筝……”
我忽然想起了明代文学家徐渭的诗:“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可谓寸心悠悠,寓意深远。75年来,薪火相传的铁道兵精神不正是这根放飞风筝的线吗?这铁血军魂牵着一代又一代铁建人经过不懈努力,秉承“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企业精神,历经岁月磨洗,百炼成钢。我坚信未来的日子里,在千千万万个中国铁建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事业定会如同这牵着线的风筝一样,越飞越高、鹏程万里。
【编辑: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