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深夜,正欲睡觉,手机收到了微信公众号的后台留言。
点开进去,居然是一条求助信息,大致意思是,发文者的父亲曾于1959年到1974年在铁四师十七团四营服役,后来转业回了老家湖北工作。这些年他一直想念老单位,想要些资料了解一下单位的发展情况。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发文者还发来了他父亲的退伍转业证明。上面赫然盖着团部和师部的公章,落款是1974年10月。
我第一时间回复了他,并问他要了具体的通信地址,等次日一上班,我在办公室的书架旁踱步良久,思量着给这位老前辈寄点什么资料最为合适。
这个书架是我在五年前整理的。我的办公室是个老式的房间,办公室一侧开了个门,算是一间小仓库。大约是在10年前,我刚到公司本部上班的时候,仓库里堆满了杂物,简直到了“无可立锥”的地步了。后面,我先后三次,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将仓库整理利索,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其时,在仓库翻出过不少宝贝。光是不同年代的相机、摄像机,就有好几台,更别说那堆积成小山的旧报纸和书籍。我们单位是1987年落户山东泰安的,所以很多书刊杂物,都能上溯到那个年代。
有些杂物是装在十几个军绿色的铁皮柜里面的,那是铁道兵时代的遗存,他们可能是20世纪60年代的物品,因为铁皮柜上的标语和口号,有着那个年代特有的历史气息。每次打开铁皮柜,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了珍品的宝箱——有的是几百张黑白或彩色的老照片、几十个老胶卷;有的是一摞摞旧报纸和期刊,虽然书页已经泛黄,翻阅过后,还是能感受到那份激情;有的是几卷录像带、软盘和光盘,零零星星记录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影像,存储介质的演变,也让我间接见证了科技的进步。
当然,小仓库带给我的,也不只有满目的历史沧桑感。这些年积攒的书籍报刊、所获荣誉,乃至中国铁建文创产品——福鹿娃,它们也悄悄入驻了这个小仓库。时间流逝,历史正以这样一种“新陈代谢”的方式有序传承。
望着眼前的书架,五颜六色的书本齐刷刷地码在那里。最终,我选择了一本《图说铁道兵》和《中铁十四局二公司简史》,连同公司的宣传画册一同封装好,给远方那位未曾谋面的老前辈寄了出去,并致以我最高的敬意……
【编辑:敏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