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线风采

王树均:用冲劲、韧劲、拼劲书写奋进人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晓林 李春瑞   时间:2023-12-14 【字体:

“小胡,抓紧把基坑旁边的新泽西护栏安置好,做好现场的临边防护工作。小苏,尽快和物资部对接,明天调两台挖机设备过来……”在中铁十四局樟吉高速改扩建项目袁河特大桥施工现场,王树均用嘹亮的大嗓门耐心嘱咐现场施工作业人员。

王树均是该项目工区副经理,身材高大,嗓门嘹亮,皮肤黝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像是检视施工的一把尺子。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建了广深港客运专线、张涿高速、济鱼高速公路、蒙华铁路、武大高速公路等多项重点工程,用汗水与热血在施工一线默默坚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铁建人的责任与担当。

“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冲劲

“要干我就要干好,要争我就要争第一。”时任蒙华铁路项目生产副经理的王树均到达项目部后就给自己立下了誓言。

蒙华铁路是国内最大规模运煤专线,北起内蒙古浩勒报吉站,终点至江西吉安,线路全长1837公里,是继大秦线之后国内又一条超长距离的运煤大通道。项目刚进场时,就遭遇了3个月的连续强降雨,导致项目进度一度滞后,各项工作难以开展,但他毫不犹豫,迎难而上,带领现场施工人员抢雨天战晴天,合理制定施工方案,狠抓施工进度,所在工区率先完成了全线多项第一的好成绩,为项目赢得了良好声誉。

“万事开头难,但熬过开头,事情就成了大半。”与生俱来的冲劲,让他敢啃硬骨头。作为项目全线重难点工程的长湖特大桥,全长4022.56米,桥墩台119座,穿越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环保要求高,水中施工环境复杂,施工任务重。在多项困难的压力下,他主动请缨,奋力而为,在长湖湿地敏感区,采用静音振动锤替代液压振动锤,降低噪音对鲌类等国家级保护鱼类的干扰;临时便道用钢栈桥代替筑岛,采用中性高分子聚合物泥浆保证湖水酸碱平衡,车辆底部加装固定托盘等十几项措施,避免污染湖水,实现了铁路长龙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

2019年2月,王树均被调入到武大高速3标段项目部。他和团队利用1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近1个亿的施工产值,完成了整个标段近80%的施工任务。

武大高速公路3标段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境内,线路全长31.6公里,含桥梁10.3公里,大小桥梁26座,共需架设4473片箱梁。正式施工前,征迁协调问题成为影响施工进度的一大“拦路虎”,他所负责的管辖区域途经11个行政村,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两手共抓,齐头并进,上午准时在地方政府协调指挥部蹲守对接政府及村民,下午就忙碌在施工现场紧盯建设进度,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所在工区的征迁协调工作。为加快施工进度,他深入现场调度,翻阅了所有的资料文件,不到两个月时间便完成了施工厂区及项目驻地的建设,为后续主体施工争取了宝贵时间。

“一个月内新员工要学会施工测量,半年内独立完成岗位工作,独当一面!”这是王树均对新员工的要求,他面对面讲授每一项施工任务,紧盯每一处施工细节,亲自监督实习生养成自学习惯,并注重培养独挑大梁的能力,带领他们逐步成为项目建设发展的“行家里手”。

“宝剑锋从磨砺出”的拼劲

技术创新能力是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从技术员到生产副经理,王树均从未停止向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进军,这也让他在施工技术领域不断精进,突破了自身局限。

王树均(右二)在现场给技术员及作业人员讲解施工图纸(张晓林 摄)

“学习是参加工作后最不能丢掉的习惯,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干出成绩。”王树均经常把学以致用挂在嘴边,在樟吉高速改扩建项目工作期间,他所负责的袁河特大桥是全线控制性重点工程,两根主墩共24根桩基均位于主河道中央,桥梁施工需在河道中进行,而袁河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及下游沿线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环保要求非常高,考虑到传统工艺易造成泥浆泄露污染水源,王树均在吃透相关规范、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外,积极在网上查阅各类资料并向同行虚心讨教类似工艺工法,最终创新研发出超长无缝钢护筒全护浆新工艺,实现了桩基泥浆不外泄,打造了零污染桩基施工,实现了生产环保两不误。“除此之外,在钢栈桥施工过程中,针对钢管支撑柱焊接,他还创造性研究出焊接滚轮架技术,使钢管支撑柱焊接合格率达到90%以上,效率提高2倍,大大提升项目施工进度。”该项目部负责人曹寅说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7年来,王树均在平凡中耕耘,在执着中坚守,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如今他仍扎根在施工一线,坚定执着,不怕苦、不怕累,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编辑: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