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线风采

杨凯文:在青岛地铁扎根成长的“安全卫士”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凤勃 于珑飞   时间:2023-12-21 【字体:

从南至北,18岁的他背上装满好学、严谨、坚韧、刻苦的行囊,跨越福建到青岛一千五百公里的山川湖海,努力追梦;十二轮春秋更迭,从青葱少年成长为稳重青年,扎根青岛地铁3号线、2号线一期工程、1号线、4号线和15号线的建设前沿;从一名“小跑堂”成为班组安全管理的“大掌柜”,他用坚守付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书写了自己的青春故事。他就是中铁二十五局五公司青岛地铁15号线四方厂站主体结构班组安全员,杨凯文。

杨凯文(中铁二十五局五公司 供图)

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工地“小包公”

每天清晨,走进青岛地铁15号线施工现场,都能看见一个挂着安全哨,腰间别着扩音喇叭在工地上巡视的身影。

“老王,进工地前快点把安全帽和反光衣穿戴整齐,不然让‘包大人’抓到该罚你了。”每每进工地前,工人们总是自觉相互督促。工友们口中的“包大人”指的就是杨凯文,“包大人”不仅紧盯工人在施工中的作业规范,每天都要严抓安全防护用品穿戴,每天都有几十双眼睛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却从来没有人抓到他在现场有任何违规行为。有工友私下请他吃饭,他推辞了;有的跟他说好话、套近乎,他不搭腔,依旧“我行我素”……无论怎么样,他就是软硬不吃,“包公包大人”的外号由此而来。别以为他的“铁面无私”只对普通工人,每一名进现场的人员他都坚持统一标准。按他的话来说,“就算天王老子来了,也得遵守安全秩序。”

有一次,项目经理和设备供应商到了现场一边走一边交流,俩人都没穿戴防护用品,结果被杨凯文看见了,愣是将两人清出现场。“在现场必须要穿戴整齐安全护具,这是规矩,谁也不能例外。”

“别看他在班组里年纪最小,正是他的这股认真的‘轴劲儿’,工友们都服他,安全交给他管我放心。”项目经理范恩菠说道。

杨凯文每天泡在现场紧盯施工安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任何违规违章作业行为,不论是谁他都坚决指出并严令整改,一根起毛的钢丝绳、一颗松动的螺栓都逃不出他的眼睛。“我挺喜欢‘包大人’这个外号,对待安全问题,必须一视同仁,严抓严管,眼里绝不容沙子。”杨凯文说道。

在工地巡查的杨凯文(中铁二十五局五公司 供图)

创新思维,敢想敢做的“小灵通”

有韧劲,勤思考,敢攻坚,一直是杨凯文身上的标签。

2018年冬季,数九寒天,青岛沿海一带海冰堆积上千米,杨凯文所在的胜利桥站正进行车站主体施工。作为青岛地铁1号线中段铺轨基地之一,该项目承担了1号线中段约52%的铺轨任务。再加上进场时间晚,工期十分紧张,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将对1号线的整体通车计划造成负面影响。此时如何解决混凝土的冬期养护问题成了破解难题的关键。为此,项目部多次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分析讨论,但始终想不出什么解决的好方案,杨凯文看在眼里,愁在心里。

在又一次讨论无果后,杨凯文走在大街上,路过一农贸市场,不经意瞥见了家乡特有的苋菜“哎,大哥,北方冬天这么冷也有苋菜?”“现在都用大棚了,大棚里多暖和呀,人进去得脱棉袄,啥都能种。”杨凯文一听这话,心里有了主意。

项目部听完杨凯文提出的“蔬菜大棚”思路,迅速制定了以车站内部横向钢支撑与纵向钢丝绳为骨架、上方铺设塑料布、两端辅以保温门帘的“保温大棚”实施方案,并在棚内增加热风机和温度实时监控设备,仅用2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保温大棚的搭建,现场工人们看着眼前的保温大棚,纷纷打趣道“‘蔬菜大棚’都能进工地,还得是杨凯文呀!”

杨凯文提出的“保温大棚”养护模式保证了冬期施工混凝土的质量,用较低的成本投入实现了较好的保温效果,推进了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解决了胜利桥站的“卡脖子”难题,车站主体施工较原定计划提前了八个月完成,并先后被评为青岛地铁1号线明挖车站开挖与支护样板站、青岛地铁1号线明挖车站主体结构样板站、青岛地铁集团明挖车站样板站。

工作中的杨凯文(中铁二十五局五公司 供图)

敬业奉献,事事以工作为先的“大忙人”

“等我忙完这一阵儿。”成了杨凯文的口头禅,也是他敬业奉献的真实写照。“杨凯文这人,只要有活儿没干完你是别想能约他出去吃顿饭”“杨凯文干活可利索了,能今天干完的事他绝不拖到明天。”在班组和他一起共事多年的工友杨小强评价道。

2022年1月22日,正是农历腊月二十,曙光微露,杨凯文匆忙爬起来,顾不上欣赏一墙之外崂山风景区日渐浓厚的新春氛围,就着小米粥,吃了两口饭,便早早赶到青岛地铁四号线大河东站施工现场。

对于杨凯文来说,今天是比过年更令人期待的日子——大河东站主体结构封顶,较主体结构施工计划工期提前整整一年。

走进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的大河东站,整个现场灯火通明、亮如白昼,越发映衬杨凯文黝黑的皮肤和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眼前工友们忙碌的身影,杨凯文内心颇有感触,回望过去二百四十多个白天与黑夜,在这片土地上处处都是他与二百七十余名工友奋斗过的痕迹。

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完成浇注,现场一片喝彩,杨凯文用力鼓了两下掌,默默退至角落,拨通了与妻子陈惠珠的视频通话。

“媳妇儿,项目封顶了,一切顺利。”

“那今年是不是就可以回来过年了!”

“过年估计是回不去了,后续附属结构还得用人,等我忙完这一阵儿再回家。”

“这‘一阵儿’到底是哪一阵儿,孩子从出生都快会叫妈妈了,也没见你几面。”

随着青岛地铁三期规划线路全面开工建设,现如今的杨凯文作为班组的主心骨,带领团队投入到青岛地铁15号线四方厂站的建设中。“两进”人员进班组慰问时,杨凯文说道:“建了十几年的地铁,一天比一天心安,从以前的大通铺,到现如今的双人间;从刚入行时自己的摸爬滚打,到现如今项目组织的各项技能培训;从以前的‘安全要别人管、进度要别人赶’,到现如今‘人人都能讲安全’‘项目的活儿当成自家的活儿往前干’。项目不把我们当外人,我们在这儿也越来越有了家的感觉。”

杨凯文用质朴的话语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用高效的执行力落实了项目的双一流建设。自进场以来,杨凯文带领班组团队结合现场实际,激发创新思维,推动“五小创新”在不同作业场景中的应用,设计研发了移动式配电箱、组合式防汛沙袋、降水井防护井盖、简易式防尘天幕等多项成果。除此之外,杨凯文还带领班组团队致力于安全隐患排查,不放过一丝一毫,“人人都能查隐患”切实提升了项目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从18岁到30岁,转眼间十二载岁月悠悠而过,他的足迹跟随着青岛地铁建设轨迹,遍布了青岛四区,他的汗水洒满了地铁建设一线的各个角落,四千多个日夜里,杨凯文累计参建了5条线路、6座车站、1个区间,见证了青岛地铁从无到有、破茧成蝶的蜕变。

在扎根建设一线的过程中,杨凯文和工友们刷新了一项又一项纪录,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不舍初心得始终”。杨凯文始终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始终牢记安全生产的使命和任务,心无旁骛,艰苦奋斗,甘心成为扎根在地铁建设一线的“安全卫士”,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编辑:敏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