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入冬了,大伙这几天都说想吃火锅哩!”项目部的大厨黄师傅说道。
临近年末,我所在的中国铁建港航局江苏盐城黄沙港国家中心渔港项目正冲刺水工主体施工任务,大家都卯足了劲,盯着剩余工作忙碌不停。
一顿火锅,既在冬日添了热气,也为大家补充能量,我欣然应允。
到了吃火锅的日子,只见黄师傅手持锅铲,倒入辣椒段、调味料,辅之芝麻花生,不断翻炒搅和,让香料和油脂充分混合。稍有闲暇的同事,挽起袖子,主动帮忙择菜洗菜。不一会儿,各色食材惊喜现身,多种蘸料码放整齐。一切准备妥当后,更有同事将家乡寄来的水果、腌菜摆在桌上,慷慨分享……此时此刻,因建设任务而相聚一堂的我们好似多年老友,共同举杯、互相夹菜、开怀畅聊。
这热气腾腾的冬日,让我想起了故乡。
古都西安,不似江浙一带气候温润,这里的冬季总是寒意凛冽。与西安之冬最为般配的,当数大街小巷里沸腾的“热气”了。
天刚亮,城墙根老巷子里肉丸胡辣汤的蒸汽在灯下晕开,无论刮风下雨,食客们总是雷打不动地排起长队。只见摊贩从锅里舀上一勺,撇进碗里,浇两匙油泼辣子,醇麻鲜香的热气旋着厚重的碗沿涌进鼻腔,困意瞬间消散,精神顿时抖擞。黏糊的胡辣汤要顺着碗壁往嘴里扒,再配上刚出炉的白馍,真让人大快朵颐,饭量小的姑娘怕是午饭都不用吃了。
说西安是“碳水之都”,一点也不为过。晌午饭总是各色各样的面条、松软筋道的面皮、肉香汤鲜的泡馍……幼时记忆里,泡馍馆子会发放一种“牌子”,方方正正,手掌大小,印有饭店名字,盖上红戳,便默认为拿取羊肉泡馍的凭证。往日里,谁家盖房,会给干活的工人、帮忙的乡亲送上羊肉牌子,收下方牌的汉子们往往会带回家去,和妻儿一起下趟馆子。大份的羊肉泡馍,丈夫将里头的肉片舀到妻子碗里,妻子再舀到孩子们的碗里,“理由”都是不爱吃。一份羊肉泡馍就在这相互推让中,无声地证明着彼此的关怀。
无论何时,这沸腾的“乡味”一直跟随我们,走南闯北,从不停息。而在这一口火锅滚沸的瞬间,各色食材涌入,满足着天南海北的不同味蕾,慰藉着一个个疲累的人儿。
“欢欢,那么瘦,多吃些肉!”身边的同事往我碗里夹出了小山似的肉堆,还不忘叮嘱一句:“小心烫啊!”
“师傅,过几天打算做什么大餐啊?”品味着火锅的同事们,又期待着与美食的下一次相会。
不止这一顿火锅,回想往日,荠菜水饺、红烧排骨、剁椒鱼头……忽然发现,在项目部那热气腾腾的一餐一饭,已经成为不亚于乡味的味觉记忆,顽固而熟悉,温情又给人力量。
【编辑:佳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