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因在中铁十四局康渝高铁项目部出差,参加清明祭扫活动的时候,我在安康市“三线学生连纪念馆”,接受了一场难忘的红色教育。
这个纪念馆虽占地不大,但记录了1970年8月至1973年8月25000余名初中毕业生,组成141个连队,沿着襄渝铁路陕西境内265公里的工地,充实到铁道兵连队,一同打通襄渝铁路,战天斗地的故事。
除了参观实物和图片,“只言片语话当年”这个栏目也吸引了我的目光,这个栏目记录了曾经发生在三线学生连的故事。
5847部队学生30连韩明生回忆,营里分给30连的任务是修便道、扛运物资。水泥、炸药、钢轨都是靠双肩。一天晚饭后,一船水泥到了,天下着小雨,连里紧急动员,必须立即把水泥抢卸到仓库。顿时,公路上和汉江边上探照灯全部打开了,大家脱掉衣服,冲向装满水泥袋的货船。我脚上穿了一双新鞋,几个来回就底、帮分家了,我硬是光着脚抢运到最后。后来跟母亲讲起那次抢运,直抱怨鞋做得不结实。母亲说了一声:“傻孩子……”就背过身掉了泪。那是母亲亲手做的鞋,能不结实吗?实在是坡太陡、路太滑、背的东西太重了呀!
在秦巴山区,隧道施工依旧是重点。5847部队学生14连袁智强回忆,1972年5月,终于完成了月成洞50.08米,创造了全线月施工新记录。这个成绩,在现在机械化施工的条件下或许不算什么,但那是200名十六七岁的娃娃靠风枪一个一个打眼,靠桃耙一筐筐扒喳创造出来的呀!工程指挥部为此给我们记了集体三等功。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也时常缺衣少吃。5852部队学生15连李宝生回忆,那还是初到三线,由于几天大雨,江水暴涨,交通中断,采购物品十分艰难。一天开晚饭的时候,全连集中在炊事班前,连长刘希林心情沉重地说:“同学们,咱们全连就剩下一个南瓜了,晚饭的主食是米饭,炊事班把南瓜按人数切成片煮成汤,作为连长,我很对不起大家……”说到这里,连长的声音哽咽了。
开始打饭了,很多同学都有意将南瓜片拨开,仅舀了一勺盐水浇在饭上,把瓜片留给战友。
在奉献牺牲版块,展示了部分牺牲的学生照片,依旧是十六七岁的模样,有的学生没有留下照片,只有肖像画。隧道塌方舍生忘死掩护战友,山洪吞噬国家财产紧急关头,他们奋不顾身冲进了激流……
为了修建襄渝铁路,119名学生连战友长眠在秦巴山中……
襄渝铁路东起湖北襄樊,经陕西安康地区,西至重庆,全长约900公里,是我国联络中原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据资料显示,仅铁一师在修筑十堰市境内的襄渝铁路过程中,就有175名指战员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看着“三线学生连纪念馆”的图文,打风枪时的专注、大桥上的劳作、拔河时的用力,每一副画面那样熟悉,他们将青春洒在了襄渝铁路,更有无数名铁道兵和中国铁建人将青春洒在了祖国大地。
今年是中国铁建成立75周年,如今的中国铁建已经成为特大型综合建设产业集团,铁道兵精神一直在企业传承,激励着一代代年轻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展现新的作为。
向三线学生连致敬!
向铁道兵致敬!
【编辑:金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