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振东,现任中铁十四局绍兴329国道项目部总工程师。自2015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与了宁波地铁3号线、南昌艾溪湖隧道、绍兴329国道的施工建设。在工作中,他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良好的精神风貌,用能力和担当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保障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勤学善思,展现“能工”作为
“技术始终是‘铁建人’安身立命的金刚钻。”这是台振东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实践的。
对他而言,投身于绍兴329国道项目的建设,意味着从市政深基坑工程到公路工程的“跨界”。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地段,穿过丘陵、湖沼积平原、冲洪积平原、坡洪积沟谷或斜地等区域,地形起伏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岩石强度从10兆帕到110兆帕,软硬不均,桩基施工十分困难。刚接触公路工程的他就碰到了如此恶劣的地质环境,但他没有犹豫,而是迅速作出反应,在团队的配合下,不断尝试新思路,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打开了僵局。
台振东(右一)在现场(刘慧香 摄)
为解决桩基施工这一技术难题,台振东在工区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即使那段时间突遇连续阴雨天气,他也一直在岗位上默默坚守,带领技术团队广泛查阅资料,咨询设备生产厂商钻研机械选型,深耕钻头样式,创造性地提出了“中芯+外筒”桩基施工工艺,成功解决了软硬不均地质环境下钻孔桩成孔难题。在一次技术交底会上,台振东说,“好技术研发出来了,不能捂着不让别人知道。”他仔细给技术人员传授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要点,为后续现场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芯+外筒’桩基施工工艺的应用,不仅节省了钻孔桩成孔时间,还显著提高了桩基成孔质量。”现场技术员李龙飞发出感慨。
善作善成,诠释“巧匠”担当
时间回到2015年,大学毕业后,台振东作为见习学员参与了宁波地铁3号线的建设,用接近4年的时间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凭借着出色表现,实现了从见习学员到工程部长的身份转变。时间的流逝和岗位的变化见证了台振东的成长,更高的能力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他逐渐习惯了向急难险重任务“亮剑”,向“硬骨头”开刀。
宁波地铁3号线物业开发结构主体结构的施工有着许多技术难题,地下车库工程结构复杂,尤其是底下车库的人防区域结构楼板厚度尺寸有9种之多,各类种类型的主梁、框梁、连梁等不同的尺寸种类更是超过120种,其中,仅一种厚板下的支架模板计算步骤就多达41步,极易漏算和出错。为此,台振东召开专题会议,针对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并一直强调:“我们必须寻找又快又好的解决方法,用最短的时间完成高质量的计算任务,保证项目进度的同时,兼顾其安全性和经济性……”
为了工程更快的推进,台振东下功夫、使巧劲,结合平时学习的软件,他将计算过程中各个参数、计算结果、计算结构的判定关系,通过函数公式联系起来,团队成员只需要输入计算参数,就能自动得出判定结果,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在团队成员的配合下,还创造性的制作了“简易模板支架受力计算程序”,项目通过应用该成果,减少租赁支架约115吨,经济效益显著。
攻坚克难,彰显“头雁”风采
2018年,在担任艾溪湖隧道项目总工期间,面对时间紧、人手少、任务重的现实问题,台振东带领8名新学员迎难而上、逐一破解。为解决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他一边向公司总部求助,一边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广泛撒网+重点培养”的方式,在项目周边院校广泛招聘顶岗实习生,对顶岗实习生和临时人员积极组织培训学习、手把手带徒,编制项目施工工艺口袋手册,迅速提升了专业能力,实现了“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台振东(左一)给徒弟讲解图纸(刘慧香 摄)
面对现场关键工序、复杂工程量计算等棘手业务,他发挥“领头雁”作用,带头攻关,梳理了《双排钢管桩围堰施工工法》,编写《双排钢管桩筑芯围堰在穿湖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等相关论文,不仅保证了艾溪湖隧道项目的推进,而且为日后施工同类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敢用青春洒热血,誓向祖国献丹心。台振东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在铁建一线坚守着、奉献着,用铁的担当和闯的干劲,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编辑:显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