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项目建设的关键引擎。近年来,中铁十四局建筑公司工会持续夯实创新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更多一线职工和创新班组参与到项目技术创新工作中来,研发出诸多与项目建设紧密联系的创新成果,解决了项目建设中的技术难题。
马起先技术创新工作室开展课题研究(田文臻 摄)
马起先技术创新工作室于2018年10月成立,现有人员15人,其中包括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6人,助理工程师7人。作为济南市民生保障类工程和章丘区重点工程,工作室以中铁十四局绣水村二标段安置房项目为载体,该项目占地30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包含51栋安置楼及地下车库等工程,单体建筑密集、施工工艺复杂。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标准抗浮锚杆一次验收合格率不得低于95%,为了达到此项标准,该技术创新工作室成立了专项QC小组,并对此进行了以《提高抗浮锚杆注浆一次合格率》为主题的研究课题。小组成员进行设定目标,原因分析,确定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对策实施等环节,经过六个月的不断测试研究,最终通过采用注浆8小时后浇水养护和注浆完成后加护盖养护,更换注浆泵,缩短注浆池与洞体的距离,解决了抗浮锚杆施工中遇到的困难,使抗浮锚杆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8.3%。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节约了工期和成本,降低了安全风险,使得抗浮锚杆施工方便、可靠、安全牢固、绿色环保。
该技术创新工作室通过对房建施中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的研究改进,使灌桩注浆合格率、直螺纹钢筋套筒机械连接一次合格率、外墙保温一体板搭接一次合格率、超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大大提升且研究已取得许多技术成果,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国家级功法1项,省级工法3项并发表多篇论文,获得市级QC成果多篇。
王新涛在和工作室成员探讨施工问题(刘少华 摄)
在该公司莱芜项目群,“王新涛技术创新工作室”一直是解决一线技术难题的“攻关站”。王新涛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工作室”成为项目群科技创新平台,带领广大职工通过技术创新攻坚克难。在西关二期项目施工中,针对甲级设计标准下传统抗浮锚杆无法保证锚固浆体不产生拉应力、不出现裂缝的要求,王新涛依托“技术创新工作室”集中项目群技术骨干力量研发出“P型锚无粘结预应力抗浮锚杆”,解决了杆件因裂缝导致锚杆腐蚀的问题,提高了耐久性,同时提高抗浮承载力,减少了锚杆总数量,并有效降低施工成本,节省费用约54万元,该项成果荣获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大赛三等奖。同时,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易出现的大量裂缝问题,他们创新利用DN32镀锌钢管注入冷水循环技术,降低内外温差,在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同时,创效近百万元。截至目前,“王新涛创新工作室”已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省部级课题1项,将建筑业推广的十大新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近年来,该公司工会陆续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工作室建设,相继成立马起先、王新涛、于明洋等7个技术创新工作室,进一步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不断加快项目建设技术攻关,大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编辑:金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