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则关于“躺平”的高考作文题目引起社会热议,网络流行词“躺平”再次蹿红。
从“佛系青年”的诞生到“葛优躺”的流行,从“丧茶”文化的风靡到“摆烂”态度的行事……人们常说,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两样?但是现在有更多人却深刻怀疑这一点:做条咸鱼,有什么不好?
为何“躺平文化”一时间受人青睐?
我想,也许是因为它投合了大部分青年群体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诉求——每当面对不想做、不愿面对的困境时,他们总觉得与其“奋起而行”,不如否定自我,就地“躺”下来得轻松自在,他们已经习惯把“躺理论”当成一种放弃奋斗的“挡箭牌”。
诚然,在快节奏的社会语境下,“躺平一族”的生活正在成为一种逃避现实、否定现实的合理化方式,而这种方式正在悄无声息地夺走青年们的精气神。
试问——我们作为当代青年,真的要选择“躺平”吗?
人生如瀚海,我亦是行舟。毕淑敏曾说:“你不可能要求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塘。”沉溺于平静的“泥塘”,当下的你,可能会因自己发现伪“真理”而沾沾自喜,殊不知那是无尽的深渊。
“躺平”是甘做“咸鱼”的自我逃避;是自欺欺人的“精神鸦片”;是青春尚好时的饮鸩止渴!
沧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时光一旦荒废,便不可挽回,正值奋斗年华的我们,应该大声对“躺平”说不!
回想风雨飘摇的旧中国,鲁迅先生曾呐喊:“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所幸,在“冷气”抬头的今天,“奋斗”依然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据复旦大学2022年发布的《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显示,75.0%的青年样本都表达出积极的奋斗取向,反对躺平。
因此,拨开迷雾,我们依然能够欣喜地看到——疫情风暴中,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山林大火里,消防战士迎难而上,出生入死;蔚蓝大海上,缉私海警不惧牺牲,冲锋在前……更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在各行各业发真声,干实事,以无尽的朝气,厚实的底气,书写着新时代的奋斗华章。
作为一名铁建青年,我要为我们的奋斗故事发声——在灾情现场,青年突击队连续鏖战27小时,顺利抢通京九线,为企业扬名;在冻土高原,杨明熹劳模创新工作室攻克高寒地带混凝土配比难题,扫除施工“拦路虎”;在僻壤深山,建设者们踏入幽暗长隧,向着下黄田隧道贯通发起最后的冲锋……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一次次烈日滚烫,在每一秒火光飞溅,在一抬头泥尘满面——都有我们奋斗的身影!
追梦之路,道阻且长。青年如初日,理当奋斗不息,为青春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往今来,秩序轮替,唯热血者以永恒。今日青年,与其颓废忧伤,不如热血阳光;与其抱怨黑暗,不如燃烧自己。少年有梦,当要扬帆远航;青春无悔,更应踔厉奋发。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当今社会,除了兴起的躺平姿态,种种积极向上的奋斗姿态也被传承下来。我们拒绝躺平的人生智慧深藏在每个人的潜意识之中,不断引领我们向上走。历史和现实一次次相互印证:与其渴求那幻想伊甸园中远离尘嚣的一份安逸,不妨怀着“计天下利、求万世名”之心居于天地,立命生民。
——真正的奋斗是找准适合的方向,顺应自己的节奏,尽自己的能力和条件而努力。人生是逐渐认识自我的过程,我们不能一味地只看结果,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收获,才是真正的收获。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受益者和贡献者,作为央企的一分子,我们在发扬“小螺丝钉”精神的同时,更要在同一面旗帜的引领下,互相传递温暖、传递力量、初心不忘、砥砺前行,汇聚独属“中国红”的洪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向前!向前!
蛟龙潜海,天问升空,北斗布局,今日之中国正踏着新时代的鼓点昂扬向前,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
万水千山,行则将至,当代中国青年誓要以奋斗姿态续写一个个彪炳史册的奇迹!
【编辑:钊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