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落繁华 雄安起风景
——中国铁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6周年纪实
盛夏的白洋淀,碧波荡漾,芦苇葱茏,鱼游潜底,飞鸟盘旋。千年秀林,绿荫锦簇,郁郁葱葱。山水之间,一座崭新的未来之城——雄安,正点燃万家灯火,由蓝图走向现实……新城拔地而起的背后,是3000余名中国铁建干部职工,肩负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的使命,用2000多个日夜,一撇一捺助力“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建设理念的“雄安画卷”在177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徐徐铺开的故事。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雄安新区时给予的“堪称奇迹、殊为不易、扎实有效”三个关键词,写下与“未来之城”的未来之约!
雄安站航拍(任双欢 摄)
绿色起笔,绘就生态画卷
擘画千年大计,“千年秀林”是秀美的起笔。2017年11月13日,中国铁建建设者在“千年秀林”9号地块一区造林工程中,种下了第一棵苗木——油松。自此,雄安第一片林在这块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扎根发芽。
“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的建设理念。时值六月,骄阳正盛。雄安“千年秀林”内一片郁郁葱葱,白色的丁香花团锦簇,黄色的山杏缀满枝头,紫红的桑葚娇艳欲滴,到处弥漫着花果的香气。登上秀林驿站二层平台,放眼望去,成片的绿色苗木错落有致、郁郁葱葱、绵延不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呈现其中,高品质的生态空间扑面而来。
“如今的雄安新区丰满了许多,绿树望不到边,天蓝了,鸟多了,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了。”中铁十八局植树造林建设者耿志国介绍。近300万株苗木茁壮成长,与白洋淀一起,将雄安新区镶嵌在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之中,为这座生态之城注入了浓浓的绿色底蕴。
“3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林带、3公里可进森林”,雄安新区将诗意栖居写进规划。中铁十一局承建的雄安高铁公园,位于雄安站附近,建筑面积达12.8公顷,集生态涵养、防护隔离、自然保护、休闲游憩等复合功能于一体。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143个淀泊星罗棋布,3700条沟壕纵横交错,被誉为“华北之肾”,是“未来之城”的生态屏障,白洋淀的生态修复成为新区设立后的一项重要生态工程。作为淀区改造的“第一村”邵庄子村,也是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特色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示范村。在规划过程中采用“恢复淀泊水面、实施退耕还淀”的生态修复方案,实现“淀村共生治理”下的人淀关系再平衡。白洋淀2017年水质检测还是劣五类,经过环境治理全面提升后,水质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记者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数据获悉,淀区整体水质2021年就达到了三类,主要指标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同比分别下降16.8%、16.1%和30.4%。
如今,走进邵庄子村,曾经老旧的码头焕然一新,杂乱的苇塘成为回环曲折的湿地公园,曾经的小小渔村,蝶变为塞北江南、梦里水乡,白洋淀已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
智慧加持,铸造雄安品质
2020年12月27日上午10时18分,满载乘客的C2702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启动、加速,从未来之城新地标雄安站“飞”向首都北京。中国铁建全产业链布局建设的京雄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至此,雄安与京津半小时经济圈成型。在项目建设中,中铁十二局打造雄安站智慧工地建设,成立了BIM、智能建造、信息化技术、清水混凝土、绿色建造五大创新工作室,有力地保障了高铁站的建设,步入雄安站大厅,映入眼帘的192根清水混凝土“开花柱”便得益于此。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5月10日在雄安新区考察时指出,“雄安站是雄安新区的交汇车站,要进一步完善联通雄安站和雄安新区的交通‘微细血管’,提升人流物流聚集和疏散的效率。要把昝岗片区建设成为高端高新产业集聚区,让各方来客一到雄安,就能感受到雄安新区扑面而来的现代化新气象。”
从雄安站西广场出发,步行十分钟内便可到达由中铁建河北雄安城市发展公司投资建设的集商业、办公、居住于一体的中国铁建·铁建中心项目,作为中国铁建布局雄安的首个地产开发项目,坚持以人为本、绿色低碳、智慧智能的设计理念,充分结合雄安站交通枢纽的优势,以“一带两轴、一网两心”为规划框架,构筑15分钟的都市生活圈。建成后将形成一个配套齐全、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完备的新兴产业经济中心。
该项目首开区中铁城建的建设者正加紧推进雄安站枢纽片区二号地一标段项目施工,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走进这片工地,没有飞扬的尘土,更没有喧嚣与杂乱,在该项目智慧工地指挥中心“智慧大脑”的加持下,BIM、VR、AI、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施工完美融合,新型智慧工地全面应用,项目智慧化管理可谓“赛诸葛”。今年5月,该项目获评雄安新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绿色文明示范工地”,成为2023年中国铁建唯一获此殊荣的参建单位。
在雄安站南北两侧,是中国铁建承建的全国首个城站一体化交换中心——雄安站CEC停车场,其打造的全国领先的车路协同、无人驾驶及车联网示范区,向世人展示了雄安未来绿色、智能、时尚的新型交通模式。
从白洋淀大道拐上新开通的雄安新区启动区北部干道海岳大街,东行约5公里就到达了科创综合服务中心项目,这是雄安新区启动区科学园片区标志性建筑,未来将引导在京科研机构创新平台有序向雄安新区布局,形成国家科研机构与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新模式。“为了高标准建设好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通过智慧工地应用,打造高标准、高质量工程。”中铁建设项目总工程师刘广坤介绍道。
科学化、智慧化的“数字森林”是千年秀林的另一大特点。这里的每一棵树都有对应的二维码,就像一张“身份证”涵盖苗木从孕育到出生、成长的每一个过程的信息。通过大力加强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手段的应用,打造了全国植树造林的“雄安样本”。
编织经纬,构筑宜居之城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北雄安新区视察时指出,“交通是现代城市的血脉。血脉畅通,城市才能健康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着眼未来,遵循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大面积铺开。中国铁建多家单位投身建设,为未来之城构建城市血脉。
“大胆创新管廊滑移模架体系、绿色装配式护坡、台模早拆等新技术,既保证了施工的速度和质量,又降低了施工成本,在管廊施工技术上的探索具有开创性,是建设工程科技示范的先试先行者。”中铁十二局雄安站枢纽片区市政道路、综合管廊、排水管网系统(一期)工程(二标段)项目总工程师孙瑞瑞表示。作为未来之城,雄安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后,将有效提升雄安新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水平,为雄安这座千年之城奠定坚实基础。
如今的雄安新区,基础设施的“四梁八柱”已成功搭建,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六年来,中国铁建所属多家单位参与了容东、容西、雄东安置区建设,承担了启动区、起步区、昝岗片区等多个城市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任务,有效服务和改善了新区城乡居民生活,提升城市的宜居感和人民生活的品质感。“我们使用节能型保温外墙,装修材料符合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据中铁建设创新坊片区小学、初中项目总工程师郑其锋介绍,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以雄安新区绿色发展定位为目标,施工中所用材料均为绿色材料,整体绿建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高星级——绿色建筑评价三星级的要求。通过全过程绿建,营造绿色生态校园。
塔吊林立、热火朝天、日新月异。雄安新区建设高峰期,每天有数万中国铁建建设者在这片土地上昼夜作战、挥洒汗水,书写奋斗故事,见证新区变化。
“15天,3400平方米的雄安动车所临设施工全部完成”“43天完成雄安站4.1万吨钢结构及跨度450米、覆盖面积12万平方米的屋盖钢结构施工”“用时2年,占地47.52万平方米的大型现代化客运枢纽投入运营,创造了国内同等规模站房建设最快速度”“56天,完成36栋主楼正负零施工任务,钢筋绑扎8157吨,混凝土浇筑49500余立方米”“京雄城际铁路全线贯通”……中国铁建胸怀“国之大者”,发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用实干加苦干建功新时代,跑出雄安建设加速度!
起笔是世界眼光,落笔为时代标杆。六年来,中国铁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生态之城、智能之城、创新之城、人民之城、未来之城建设贡献铁建力量。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