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爷们儿!说了多少次,工完料净场地清啊。”来到中铁十四局广湛铁路项目已经三年有余,我已然练就了一身听声识人的“本事”,一口贵州口音在现场“吆喝”的大嗓门,准是陈叔没错。
陈叔全名叫陈绍举,曾是一名铁道兵老战士。转业后随着重点工程建设走南闯北,至今已坚守施工一线近40年。从意气风发的青春岁月到两鬓白发的花甲之年,陈叔坚持着站好“每一班岗”。
陈叔说,工作四十余载,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从高山原野、荒漠戈壁到大陆南端的海边港城,战过荒原、斗过黄沙。修建青藏线五道梁标段时,工地海拔高达5000米,不仅要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呼吸困难,还要面对昼夜温差极大的恶劣条件和地质复杂的施工环境。这样的情况下,一待就是四年,由于长期被雪反射,他患上了“雪盲症”。
“刚到工地时,都还是毛头小子,如今,一转眼都到了退休的年纪。”陈叔说,“一辈子都奉献给工程建设了,也算不愧党员和铁道兵身份,接下来该交给年轻人了,能够忆苦思甜、永葆初心才好。”
从他朴素的语言中,我分明感受到了一种精神在闪烁,信念在生辉。中国铁建成立75周年,铁道兵从战争时期“大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到和平年代“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去”,军装绿到铁建蓝,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初心,是在危难面前勇于担当的决心。
其实,我们项目还有另外3名铁道兵老战士,他们共同奋战在施工一线。他们是年轻建设者学习铁道兵精神的生动课本,更是引导新一代铁建青年建功当下的精神旗帜。每到关键时刻,他们总是冲锋在前,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去年,湛江广受“暹芭”台风强降雨天气的影响。他们主动请缨,成为抢险队的一员,在项目部内加强巡逻,确保了项目安全度过台风天气。项目驻地附近出现因道路积水车辆受淹,当收到车主及其家人在车内等待救援的消息时,他们马上组织人员带队前往。因路面积水过多,无法辨别排水管道位置,他们就用钢管敲击地面,一点点找出排水堵点进行疏通,确保路面排水正常,车辆顺利通行。
听着陈叔熟悉的“大嗓门”,我的思绪也跟着起起伏伏。战争时期,铁道兵战士为了祖国流血、牺牲,而今时,脱下军装的他们仍旧奋战在建设一线,为新时代的民族复兴铺路架桥,编织着大地经纬。75周年来,“铁道兵”已成为我们企业最鲜明的符号,“铁道兵精神”也是新时代中国铁建人的精神内核。
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指引着广大铁建青年勇挑重担、不负使命。作为新时代的铁建青年,我们更应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从前辈们手中接过祖国建设重任的“接力棒”,用足迹一步步丈量中国铁建的建设里程,把青春播撒在推进工程建设的征程上,用青春力量谱写新时代的奋斗华章。
【编辑:金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