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在西南交通大学举行。作为成都轨道交通一线工作者,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青年员工张守南成为第17棒火炬手。以大运会“蓉火”传递青春梦想。
“紧张、兴奋、光荣……”当天下午,依旧沉浸在参与盛会兴奋中的张守南说。来到成都17年,张守南一直从事成都市地铁建设,他直言,成都是他梦想萌芽和成长的地方。
张守南传递“蓉火”(昆仑集团 提供)
成都,成就了我的梦想
2005年12月,成都地铁1号线举行奠基仪式,成都在轨道交通建设的起跑线上正式鸣枪起跑。同年,从贵州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的张守南独自挎着行李箱来到成都,开启职业生涯第一站。
一年后,成都地铁首台盾构下井,正式掀开盾构施工序幕。彼时,坐在盾构机操作室里的,正是张守南。
缘分使然,梦想就此萌了芽。
“现在回想,还清晰记得当时手脚发抖得样子。”张守南回忆,当时盾构设备都是进口,系统运行也依赖外国技术专家。“语言不通又看不懂图纸标注,简直是一片茫然。”于是,他开始留心记下外国专家检查设备时对照的图纸,然后根据形状“解构”每一个零件,再逐词逐句对照翻译工具,了解设备运行机制和原理。面对国外专家断言不适合建地铁的富水砂卵石地层,张守南不得不一遍遍拧下零件,排查问题再装回去,在不断试错中推动盾构缓步掘进。
900米首段区间贯通,耗时1年,这是2023年施工速度的20%。但正是这900米,让张守南爱上了盾构机,爱上了与复杂地质较量。
随后的17年,张守南先后参与了成都地铁10号线、5号线、6号线等9条成都地铁线路的盾构施工,共计驾驶过15台盾构机掘进,总里程达24公里。现在的他,已经可以凭借声音、震动和气味,准确判断出盾构的运行情况。
如今,成都已成功跃居全国轨道交通“第四城”。与成都地铁相伴的17年里,成都的“地铁梦”与张守南的职业梦,在不断延伸向前的隧道里,相互成就着。
用拼搏为青春代言
入选大运会火炬手之后,张守南度过了期待又紧张的三个月。他无数次幻想过这200米的跑道,设计了好几套亮相动作。但当这一刻来临,他却只是面向天空敬了一个军礼。
“这是向前辈们的致敬。”张守南明白,作为深度参与成都城市建设的企业代表,他身上承载的是“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
中国铁建参与了成都轨道交通8条线路的建设,投资建设里程达250公里,是参与成都轨道交通建设的主力央企之一。轨道加速成网,承载着成都人民的便捷出行,也记录着“张守南”们的拼搏岁月。
正如成都大运会的“奋斗青春、放飞梦想”口号。体育的精神在于拼搏,建设者的荣光也于在拼搏。
近年来,中国铁建在成都地铁项目群先后创造了我国轨道交通建设首次在富水砂卵石地层长距离“零沉降”下穿运营机场停机坪、滑行跑道和铁路咽喉的纪录,完成了国内轨道交通一次性开通运营101公里的壮举。在成千上万名像张守南一样的建设者的探索下,地铁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核心力量。
“每一棒火炬手都代表了一群人、一个行业、一种身份。我希望我能成为敢于拼搏的铁建人的一个缩影。”张守南说。
不负这场“青春”盛会
张守南的微信名叫“建设者”,他说当他一头扎进盾构机里,就会失去了日与夜的概念,生活的刻度也不再是钟表上的指针,变成了一环环掘进的参数。
“掘进过程是很漫长的,我们要关注刀盘运行、机体姿态、出渣情况、气压数据等各种数据,才能确保盾构一点点平稳掘进。”张守南说,“这和慢跑很像。”
张守南最爱的运动就是慢跑。他喜欢在缓慢而有节奏地迈步中观察身边的世界,思考工作生活中的琐碎,而这个过程,又能让他更加坚定地前行。
随着昆仑集团轨道交通投资建设步伐,如今的张守南,走出四川、走出西南,去到更多的城市参与城市地铁项目建设。成为成都大运会火炬手后,张守南有了更多的对自己青春的回望。
跑完火炬传递后,张守南将个人签名改成了“敢拼,才青春”。从技术小白到行家里手到专业导师,如今的张守南在他牵头成立的成都首个双模盾构创新工作室,与一群年轻人继续探索盾构施工技术,继续敢想敢拼。
从接过“蓉火”,到点燃下一束火炬,张守南和更多的“张守南”们,在大运会和人生的赛场上,追寻、成就着自己的梦想。
【编辑:佳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