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一种精神

——中国铁建成立75周年改革发展综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新红   时间:2023-07-04 【字体:

从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成立,到1984年兵改工,再到2023年锚定高质量目标深化新一轮改革发展,75年沧桑巨变,弹指一挥间。作为我国唯一由兵种整建制改工而来的企业,中国铁建赓续着“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也让这样一种不畏困难、直面挑战的精神贯穿75年发展改革的奋进征程。

1965年1月17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左3)、周恩来(左2)、董必武(左4)、邓小平(左5)、贺龙(左1)、彭真等,接见出席铁道兵政治工作会议的全体人员。

兵改工、融入市场经济、资产重组、股改上市、确立“8+N”发展模式……时光倒带,一串串铿锵有力的改革脚步,铺展出中国铁建一幅幅引人入胜的发展图腾;而那些层见叠出的改革方略与举措,也见证了他们革故鼎新精神的闪光。

面对发展道路上的艰难险阻,铁建人从不自我催眠、避重就轻。“我命由我不由天”——洋溢着敢闯敢试的进取精神,他们永远犀利,一直生猛,用最大努力冲出一次次疾风骤雨。

这种改革精神,也是75年历程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改革是活路,需要壮士断腕的革命精神

1978年,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1981年10月,时年19岁的武新才(现中铁二十二局四公司宣传干部)参军入伍,当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他没想到,三年后部队迎来剧变,而自己居然成为铁道兵1948年组建后招的最后一批兵。

如果说,1978年是中国改革的破局之年,那么1984年,就是改革在全国达成共识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被称为中国企业的改革元年。中国工商银行成立、张瑞敏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即后来的海尔)、柳传志创办联想、王石组建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即后来的万科)、李经纬创办健力宝饮料厂等等,都发生在神奇的1984年。

铁道兵领导机关驻址

踏着改革的点子,还有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让武新才赶上了——1月1日,正在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原铁道部科学试验基地施工的他,和15万铁道兵将士一起集体脱下军装,正式改工,并入铁道部。

改革开放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借鉴,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铁道兵“兵改工”企业也不例外。

“兵改工”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取消国家指令性工程任务,完全靠自己到市场上找活儿干。当时一位老将军说,你们脱下军装,没有国家的“皇粮”供给,自己找活儿,能干好工程就能生存下去,否则就只有死路一条。

进入市场之初,他们就被市场好好地上了一课。新中国成立后,铁道兵完成了全中国新建铁路的三分之一。进入市场仅仅3年之后,这一数字竟然急剧下滑到了15%!中国铁建发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己比不上外资企业、三资企业,甚至连乡镇企业都不如。

强烈的市场冲击,迫使大家考虑的是何去何从的求生之道!什么叫壮士断腕?就是痛下决心、当断则断!什么叫革命精神?就是披荆斩棘、杀出血路。推广“鲁布革经验”,提出“搞活工程处”、实行项目管理,自揽、自干、自我发展,虽然当时全系统承揽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莘淞高速公路盈利仅有区区1400元,但它却是各级领导在经营领域带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一种精神状态。

在市场洗礼中锻造新的“钢筋铁骨”,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经过5年多的不懈努力,中国铁建逆天改命,对外承揽任务总额由1984年的1.2亿元上升到1989年的15.4亿元,在绝境中拼出了一条活路,闯出了名堂,干出了名气,成为中国建筑市场中一支重要力量,实现了第一次飞跃。

改革是出路,需要革故鼎新的超越精神

如果说,诞生于硝烟弥漫的东北战场,中国铁建的前身充满着“气吞万里如虎”的气质,那么,“兵改工”后的历史也许不那么壮怀激烈,但从军队到全民所有制企业、到公司化改制、再到股份制上市公司,中国铁建需要不断继往开来、熔旧铸新。

冲破束缚发展的陈旧思想观念,打破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中国铁建以革故鼎新的超越精神,实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和企业重构。

1989年,实行了总公司、局、处三级企业法人负责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1990年,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注册成立,总公司成为具有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和拥有对外经营权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

昔日铁道兵各个师的政委改为党委书记,师长改为局长,团长改为处长……看似简单的“头衔”转换,却标志着中国铁建开始实现由军队生产型向经营管理型市场法人主体的转变。

“兵改工”后不久,武新才所在的工程队就实行承包制,按劳取酬、多劳多得、不劳不得。所有人没有了“铁饭碗”,竞争上岗,也开始有人“下岗”。改革不断向更深层次推进。他们公司首任工程处长“刘大胆”在河北怀来的一片荒滩上,为大秦铁路建设开启了“现场制梁”的先河,为“兵改工”后的企业淘回“第一桶分量最重的金子”。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方向,中国铁建大刀阔斧地对旗下42个单位、2.65万职工、40多亿元资产进行前所未有的结构调整、人员分流、资产重组,全系统精简机构三分之一,转岗分流1.3万余人,各级机关裁员近一半。主辅分离,剥离医院等29个社会企业。

与铁道部脱钩、归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吸纳中国土木工程集团、组建中铁二十一局至二十五局5个单位;投资组建建筑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和物流贸易平台,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结构,延伸了产业链条……通过重组,壮大了中国铁建的施工力量,弥补了勘测设计领域的短板,大大提升了海外经营实力,实现了第二次飞跃。 

改革是新路,需要敢闯敢试的攻坚精神

铁道兵改工的若干年后,香港有一位王震将军的老朋友,到北京拜访将军,他问:“您当年领导的铁道兵到哪里去了?”

王震将军回答:“他们如今已是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了。”

香港那位朋友说:“怎么一点名气也没有了,香港人还以为这支队伍不存在了呢!”

2008年3月13日上午10时,中国铁建H股在港交所成功登陆。中国铁建的几位领导,成了被追捧的“明星”,被香港各界拉来扯去地照相。他们笑言,钻了大半辈子山沟沟,今天在香港居然成了“香饽饽”了。

中国铁建H股公开招股后反应热烈,公开发售的最终超购倍数,超过300倍,即冻结资金逾5500多亿港元,获得“新冻结王”的美誉。连久久没有认购新股的香港富豪也以行动支持,包括李兆基、李嘉诚和郑裕彤旗下公司也成为其基础投资者,可见中国铁建魅力非凡。

站在企业将近60岁的里程碑下,中国铁建又一次踏上了改革发展的新长征。上市的那一声锣响,不仅让昔日的铁道兵重回香港各界人士的视野,而且通过资本市场这座桥梁,将让中国铁建更快地走向世界,让中国和世界更多地认识中国铁建。

在股市当年剧烈震荡的情况下,中国铁建为什么敢逆流而上、股市掘金?中国铁建的决策者为什么下定决心开始改制踏上上市的征程?

中国铁建此时入市,是综合考虑中国经济大局的战略走向以及自身发展态势后的一次思想解放的非凡实践,中国铁建的决策者们无疑是股市纵览全局、运筹帷幄的大思维者。他们敢于突破思维定势、突破经验模式,勇于闯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中国铁建此时入市,非常符合这支队伍的精神和性格。一个企业要发展,最大长处是不受定势的影响,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他们所遭受的失败和挫折并不见得比一般人少,只不过他们勇于尝试,善于决策,不仅拥有突破定势的愿望,而且有突破定势的手段。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国铁建敢于逆流而上,也给股民以极大的诚信和慰抚,他们深深感到:这是一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队伍;这是一支不仅面对大自然敢于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队伍,同时在风云激荡的股票市场上,也是敢于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队伍;这是一支敢涉深水、目光远大的队伍。与中国铁建一道共闯市场,不仅放心,而且赚钱。

上市的一声锣响,意味着中国铁建从此不仅有一个世界性的建筑市场,同时,还拥有一个世界性的资本市场。投身财富的淘金者,中国铁建实现了由公司制向股份制的第三次飞跃。

改革是大路,需要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

进入新时代,中国铁建正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路上,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更需要以“吹糠见米”的态度使出狠劲、找准穴位,脚踏实地、务实笃行。

不停息,改革铸就奇迹。坚持不懈推动转型升级,中国铁建“在最厚的地方钻孔”。从关注经济规模和增长过程,转向关注增长的结果和增长的效益;从重视经济指标一个维度,转向重视经济指标、党的建设、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等多个维度;从片面重视高增长产业,转向关注产业协同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从关注生产要素投入,转向关注要素优化配置和生产率的提升;从同质、低阶、“内卷”、扎堆竞争,转向优化布局结构和差异、高阶竞合。

不避难,改革攻坚动真格。 成立11家投资平台公司,投融资平台从“一枝独秀”迈向“春色满园”,企业创效能力极大提升;不断拓宽特许经营渠道,打造金融平台,助力企业迈上了产融结合的发展道路,为主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使中国铁建实现了从工程承包商向全产业链一站式综合服务商的转变;加快布局海外市场步伐,中国铁建从海外工程承包商向投资商、运营商转变,推动投建营一体化迈出重要一步,“3+5+N”海外发展体系形成,构筑起海外经营的强大合力。

不懈怠,奋力把改革引向深入。中国铁建的改革创新不仅有只争朝夕的“勤勉”,更有攻坚克难的“创造”。特别是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中国铁建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明确了6大领域、23个方面、71项改革任务,逐级成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纵深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谱写了单项改革尖兵突破、配套改革压茬推进、全方位深层次改革全面开花的“铁建样本”。通过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国铁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健全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主责主业更加明确清晰,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2021年6月22日,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425,股票简称“铁建重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正式挂牌交易,这标志着A股首单央企分拆子公司上市宣告成功。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建平(右三)等出席上市仪式。(黄杰  摄)

今日的中国铁建已在市场的“熔炉”中百炼成钢,成为全球建筑行业的顶尖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背后,正是来自改革开放的伟力和活力。取得的成就已载入史册,更加艰巨的任务正摆在面前。我们相信,行进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历史进程中,立足全球化的大舞台,中国铁建这个富有“改革”基因的企业,扮演的角色将越来越丰富。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