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
动态信息

奋力抢修71小时,丰沙线恢复通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孟凡瑞 赵宝生   时间:2023-08-11 【字体:

8月8日18时30分,轧道机车缓缓通过丰沙铁路珠窝站,标志着丰沙铁路经过71小时奋力抢修,恢复通行。

临危受命,奔赴一线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丰台至沙城铁路(丰沙线)遭遇严重水害,多处出现塌方等,K1178次列车被迫停留,中铁二十二局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伍前往事故现场进行救援,经过31个小时彻夜奋战,8月2日17时30分,滞留K1178次列车旅客全部平安抵达北京北站。救援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但铁建人与线路抢险修复的“双向奔赴”再次启动。

8月4日晚,一场紧急会议划破漆黑夜晚的宁静。“根据国铁集团安排,中铁二十二局负责沿河城至旧庄窝至官厅区间的抢险修复工作。各单位要尽快调动人员设备前往现场,全力以赴做好线路修复工作。”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红鹰在会上部署到。

参与抢险修复的职工集结出发(孙博 摄)

这场“硬仗”部署会一直持续到深夜2点。第一时间!第一速度!中铁二十二局由副总经理徐冬青带队的工作组连夜进驻受灾地点,指挥开展救援工作。

按照该集团安排部署,二公司、四公司、轨道公司迅速响应,立即投入抢险救灾。二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邱梓立刻与公司副总经理杨宏博、李建军及安全总监蔺清君进行传达,共同商议线路抢修方案。“咱们公司负责沿河城至旧庄窝至官厅区间上行线抢险修复工作,初步安排上200名抢险人员。一定要快上!”凌晨5点,天空开始泛白,所有人顾不上休息,立即驱车前往一线。

车上,李建军与蔺清君立即着手人员调配,“宏博,你们项目上100人参与抢险。”“没有问题,马上筹备。”杨宏博没有一丝犹豫,斩钉截铁地说。实际上,太锡项目部人员作为公司第一批投入抢险救援的队伍,在7月31日就已到达现场展开救援工作。在经历5天的连续工作后,所有救援人员已身心疲惫。但是,灾情就是命令,所有人员顾不上休整,立刻重新投入战斗。不到一个小时时间,100余人已经征集到位。

与此同时,收到抢险任务后,保定肿瘤医院项目经理职小强主动请缨,连夜召集65人奔赴救援一线。廊坊产业园项目经理刘涛、大兴市政项目经理石磊也闻讯而来。仅半日时间,公司就已筹够200名救援工作人员。至此,多方人员齐奔受灾地区,一场声势浩大的抢修行动拉开序幕。

争分夺秒,排除万难

5日10点,抢修领导小组到达受灾地点沙河镇后,被现场受灾的惨烈程度深深震撼。如何制定科学有效地抢修对策,也成为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深入后受灾情况怎么样?便道能否到达施工现场?工人衣食住行怎么解决?……各种问题一一摆在了救援小组面前。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如此繁琐的情况,邱梓当机立断,先把救援小组分成2队生产组和1队后勤保障组,采取边走边看边制定方案的策略,力争把各类资源利用到极限。

抢修现场(孙博 摄)

由于大部分人是第一次参加抢险工作,对线路状况不了解。“之前救援的时候我一直在现场,我对现场熟悉,我带你们去。”太锡项目副经理李耀源主动承担起向导的角色。鲜为人知的是,他是首批进入救灾现场的人员,更是坚守30余小时,保障列车被困人员顺利疏散才撤离现场。此时的他才短短休息了几个小时。

头顶着三伏天的烈日,邱梓与救援人员一道步行30余公里,对全线受灾情况进行摸排,共发现27处受灾点。部分山地受雨水冲刷已严重滑坡,涵洞也被阻塞。最为严重的地方,一处路基已被完全冲毁,钢轨线路悬空数米长。在K64+300处,K1178次列车上的旅客已经被成功营救,但是列车仍停留在原地,等待救援人员抢通铁路线路,保障列车顺利回库。

兵分两路,一刻不歇。在救援队伍现场摸排的同时,李建军与后勤保障组立刻联系当地宾馆、饭店,将200余人的食宿问题以最快的时间安排妥当。

在事情都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一则坏消息迎面而来。原本由火车将物资运往现场的运输计划,由于铁路出现塌方,物资无法直接运抵现场,抢修方案面临严峻挑战。

当时,进入施工现场唯一道路是斋幽路。路面十分泥泞,崎岖坎坷且布满碎石,邻近施工现场前的一段路上堆满了从山上滚落的石块,路已被冲毁掩埋,车辆完全无法通行。

“我们现在每次过去都自己多带一些水和吃的,尽量不给前方造成麻烦。”杨宏博这两天平均日行4万步,要经常在多个隧道间徒步往返,查看工程进度。

运送补给物资(孙博 摄)

人员需要饮食补给,这些在现场忙碌的铲车、挖掘机等“大家伙们”同样需要补给。据了解,挖掘机每天需要的燃油量是400升,而一桶手提式油桶的容量只有10升,需要40桶才能加满,每名顺利过来的工人左右手各拎一桶,也需要20名工人才能搬运完。

负责物资采购、车辆调配的孙博同样忙得焦头烂额。“20多公里分布着400多人,这吃饭、接送都是大问题。到达现场后,手机完全没信号,联系非常困难。但是我们不能丢下任何一个人,要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不能让大伙饿着肚子干活。”就这样,在三个小组的紧密配合下,抢险工作进入白热化阶段。 

信守承诺,迎难而上

灾难无情,就在救援队按部就班抓紧时间抢修的同时,现场再次出现突发情况,K72+800处发生滚石落下,进入现场的唯一通道再次堵死。

刚从保定赶来的职小强第一时间冲上救灾一线,一直到6日凌晨2点,才将线路再次抢通。“按照计划,凌晨6点我们就要出发抢修。大家在回去的车上稍微眯会。到宾馆后抓紧休息,我们6点准时出发。”就这样,职小强带领工人短暂休息2个小时之后,重新加入大部队的抢险救援工作。

“我是安全总监,我来带头攻关。”“我有涵洞清除的施工经验,我来清理涵洞。”面对受灾最严重的39号隧道与K64+500处,蔺清君、刘涛一马当先,把两处最难最险的任务揽了下来。

39号隧道由于山体滑坡造成隧道口堵塞,淤泥被迫流进隧道,导致隧道内存在大量淤泥,1172米长的隧道内淤泥平均厚度10厘米。K64+500路段由于山洪携带淤泥滚石进入涵洞,导致涵洞彻底堵死。后续山洪从铁路流过,造成铁路塌方,钢轨悬空,线路修复十分困难。

蔺清君和石磊夜以继日坚守39号隧道,从淤泥清除到隧道口塌方处理,再到排水沟清理及防护网拆除,一刻不停。50多岁的蔺清君每日步数达到2万余步,刘涛则率领28人,1台挖机,2个小推车,4个皮斗,对清理涵洞发起冲击。

“靠近山体一侧的涵洞已被掩埋,为避免破坏涵洞主体,在清淤开挖前要首先找到涵洞中心线,对准涵洞中心开挖。同时,要测量涵洞顶板高程,及时控制开挖深度,避免破坏顶板。”刘涛用自己丰富的施工经验,又好又快地保障了抢险进度。

抢修现场(孙博 摄)

“刘涛的涵洞清理方案,科学有效,抓紧在全线抢险工作推广学习。”抢险领导小组充分肯定了这一“金点子”。

8月6日下午,救援地区突降暴雨,将原本抢修完成的路段再次冲毁,涵洞再次被泥沙掩盖。一面是被冲毁的路基,一面是要于7日上午返回的K1178次列车,面对腹背受敌的情况,杨宏博、职小强、杨法厅等人顾不上休息,暴雨一停,连夜投入抢修现场。

“一定要注意安全!抢工期也要保证安全施工!”杨法厅正在挖掘机、铲车中间快步穿梭。他眼上血丝满布,嗓音沙哑,脚步飞快。三天来,几乎没有睡过整觉,作为现场施工负责人,他不得不随时准备应对施工现场的变数。“太可惜了,本来路基已经修好,昨天突然来了一场暴雨,再次引发局部山洪,刚刚修好的铁路又被冲坏了。”看着再次垮塌的路基,杨法厅略显遗憾。但很快这种遗憾就消失不见,“法厅,找一组人过去将前方水沟淤泥清理干净。”“收到。”简单对话后,他又重新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去。

在现场人员马不停蹄地抢修后,滞留在此处长达8天的K1178次列车终于顺利返回。抢修工作迎来阶段性的胜利。 

按时开通,不负众望

“刚接到路局通知,要在7日18点之前具备开通条件。”时间紧任务重,200余名抢险人员没有一人掉队,一刻不停向着开通目标前进。又是连续工作11小时,最终在18点之前,线路具备通车条件。中铁二十二局二公司再次用实际行动兑现了承诺。

丰沙线恢复通车(孙博 摄)

由于其他路段仍未修复成功,通车时间只得后延。抢险人员没有停歇,继续做好细节的修复工作。8日上午,随着涵洞内最后一块滚石被掏出,二公司率先完成本次抢险工作。随后,职小强迅速带领65名工人,投入到支援兄弟单位隧道清淤的工作中去。

前后经过400余人连续71小时的奋战,丰沙线已具备开通条件,14时47分,随着43024次货运列车从沙城站驶向北京方向,丰沙铁路正式恢复通行。

“滞留旅客已安全到家,列车也顺利回库,剩下的修复工作就得由我们来扛。”丰沙线是上世纪50年代由铁道兵历经磨难、克服种种困难修建而成的。这条路对我们意义非凡,它不再是一条简单的铁路,更多承担了先辈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精神。

“我们的前身是铁道兵,越到这个时候,越要发挥铁道兵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我们一定会冲在最前面,全力以赴完成好抢修工作。”杨宏博面对采访时说道。

8月8日,中铁二十二局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安志军现场慰问一线抢险人员。“抢险人员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彰显了铁建人的责任担当。我们工会要把温暖送到抢险职工的心坎上,让他们感受到企业关怀,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一往无前,战无不胜。”

此次抢险工作,只是铁建人平凡工作中平凡的日常,但往往所有的不平凡都是建立在平凡之上。在此次抢险之前,没有任何人不害怕,但正因为他们是专业的,所以毫不犹豫选择去执行。一仗接着一仗打,不获全胜不收兵,他们用担当和坚守,彰显了央企责任和铁建人的无私奉献及“开路先锋”精神,兑现了新时代“铁道兵”的誓言和承诺。

【编辑:钊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