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生产经营

智慧工地养成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鹏 赵琼   时间:2023-08-22 【字体:

绑扎、浇筑、养护、张拉、移梁……8月8日,随着运梁小车将长30米、重107吨的箱梁运至存梁区,由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承建的浙江嘉兴市S207海盐射线一期项目智慧梁场完成490片箱梁预制,并同步架设219片箱梁,在嘉兴市同期开工的3条快速路建设中名列前茅。

该项目是嘉兴市域一体化“一环十一射”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长11公里,采用“高架+地面道路”复合型通道模式,按照客货分离方式组成交通循环系统,对打造“长三角核心区枢纽型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梁场全景(赵琼 摄)

为提升2985片箱梁的预制效率和品质,项目开工近一年来,克服诸多困难,开展技术创新,将数字技术与智慧工地相结合,在一家水泥厂旧址上建成面积达137亩的智慧梁场。厂区分为钢筋加工区、钢筋绑扎区、液压生产区、数控蒸养区、智能张拉区、存梁区6个区域,配有高标号混凝土拌合站,设有7条智慧化生产线,日产量可达7片,是嘉兴市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智慧梁场。

“这个智慧梁场就是一个现代化工厂,实现管理智能化、加工数字化、生产标准化。”项目总工程师龚沛基说,运用“物联网+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各工序的智能化、自动化衔接,较传统梁场可减少人工约36%。确定首片箱梁各项参数后,只需在系统中输入对应的参数,即可保证每片箱梁预制质量无差别,生产周期由传统梁场的10天缩短至4天。

与传统梁厂比,完成如此大规模桥梁预制,至少需要修建70个普通台座,占地面积大,而智慧梁厂节约一半的临时用地。同等规模的传统梁厂,以前至少需要10台龙门吊。在智慧梁厂,7条生产线安装4个龙门吊,场外2台吊运成品梁,即满足需要。

“所有钢筋构件全部由数控机床加工。”龚沛基说,只要在数控弯曲机电脑上输入图形和几何尺寸,就可以高效完成所需各种构件加工,而且件件都是标准件,避免了人工操作误差及材料浪费。一片梁7吨钢筋,以往一个班组6人需要一天,在这里仅需2个工人,最多半天即可完成。

数控钢筋下料(赵琼 摄)

在全长22公里的围挡内,参建人员正在进行桩基、墩柱和承台施工,3个工区每天完成18根桩基施工,目前已完成1901桩基、105根墩柱。附近的村民说:“平时看不到工地里边在干什么,几乎一夜之间长出来这么多的桥墩。”

既有嘉南公路是嘉兴至海盐县唯一一条集散通道,车流量大,两侧居民区密集,主线与地方道路交叉多,交通疏解和安全压力极大。2022年7月1日进场以来,该项目对全线进行网格化围挡施工,围挡采用装配式框架结构,面板采用仿真草皮,沿线采取夜间数控亮化,在10处平交道口安排专人辅助交警保畅通,大大提高了边通车边施工的安全性。

工地每处大门出入口,他们都设置车辆清洗台和沉淀池,工地车辆经过冲洗后才能上路。在围挡上方设置自动喷淋系统抑制扬尘,围挡底部内侧采用砂浆制作防溢底座。每天,洒水车、雾炮车、扫地车和围挡清洗机循环作业,确保施工现场干净整洁。

项目地处沿海地区,地质沙层较厚。大桥2195根桩基,平均桩长85米,最深桩长106米,成孔困难。首根桩基桩径1.4米、桩长105米,相当于35层楼高。普通旋挖钻达到95米后,传统办法就是改用冲击钻继续钻到预定深度,但冲击钻作业震动大、产生泥浆多。

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他们改进施工作业方式,大胆进行技术革新,采用摩阻型钻杆定制“钻孔神器”,最大钻孔深度118米,最大钻孔直径3米,施工噪音小、泥浆少、几乎无震动。他们还采用数字化沉渣检测仪、吸沙泵、泥沙分离器等设备,实现桩基快速成孔、检测和成桩。

移动台座数控移梁(赵琼 摄)

全桥采用Y型墩接大挑臂盖梁结构,节省桥下道路分隔带宽度,但墩柱结构面复杂,共有22个外露面。对大截面墩身钢筋笼,他们在钢筋加工厂采用数控一体机下料弯曲、胎架法集中绑扎成型,运至现场整体吊装,实现预制、吊装平行作业,缩短了墩身施工周期。

为确保423个墩柱高空作业人员安全,该项目对墩柱施工采用承重装配式全封闭梯笼,对操作平台进行优化,将以往施工固定型平台改装为固定端和可移动端组合型平台,让施工更加安全可靠。

“一旦出现安全隐患和风险管理,安全智控平台自动预警。”安全监督部长石峰说,在系统录入作业层基础数据和现状后,利用数据大屏、手机端、自动报表等工具,可视化实时动态展现安全管理效果。同时,生成人员、设备、工点3个二维码,检查人员现场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到安全生产信息。

“安全积分超市”“每日班前安全讲话”“一人一档亲情卡”“工地学校”……在现场,安全管理人员以“店小二式服务”全程护航安全生产,实现作业人员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改变。

【编辑: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