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谈军志   时间:2023-08-24 【字体:

“背上了哪个行装,扛起哪个枪,雄壮的哪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每当走进中国铁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铁二十一局展览馆时,《铁道兵志在四方》歌曲就会在耳边响起,萦绕着雄壮威武的旋律,思绪仿佛被带入那段激情燃烧的铁道兵岁月。

1948年至1984年,35个春秋,铁道兵志在四方,南征北战,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在施工装备、技术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创造了铁路工程抢修、抢建和新建的奇迹。“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铁道兵挺进山海关,抢修北宁铁路,为平津战役铺平了道路;修通津浦、平汉铁路,为渡江战役赢得了时间;陇海、湘桂、浙赣等一大批铁路干线相继恢复通车,为战后全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面对敌机无数次的狂轰滥炸,大量铁路补给线被损毁,导致志愿军供应陷入严重困境,奉命入朝作战的铁道兵战士,在千里铁道线上发扬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发明了“当当队”“水下桥”“倒三江”等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粉碎“空中绞杀战”,全力保障铁路运输畅通,用生命和鲜血筑起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进入和平年代,从东北原始森林到海南五指山下,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从飞渡长江到跨越黄河,从长城内外到天山南北,铁道兵将士“走小路、修大路”“舍小家、为大家”,先后建成跨越沙漠的包兰铁路,穿越被称为“地质博物馆”的大西南成昆铁路,横贯天山的南疆铁路……“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这是对铁道兵真实生活的生动写照,也是对铁道兵功绩的最高褒奖,更是对铁道兵精神的高度概况。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兵改工后,虽然铁道兵变身为铁建人,军装变成了工装,但不变是红心向党、忠诚担当的军人本色。中国铁建传承和发扬铁道兵精神,高唱着铁道兵之歌的旋律,沐浴着铁道兵精神的洗礼,赓续着铁道兵前辈的血脉,投入到国家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勇争一流,发展为中国建筑业的领军者。

浩吉铁路是中国“北煤南运”战略运输通道,为世界上一次性建成并开通运营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建设者自主研发“8字筋”自动弯曲机、数控钢筋对焊机、数控钢筋网排焊机等数控设备,提升标准化作业水平,为攻克湿陷性黄土高原隧道施工地质难题奠定基础;青藏铁路建设中,他们成功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保护三大世界性难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参建人员战风沙、冒严寒、斗酷暑,全力确保和若铁路开通运营,使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闭合。

从1984年至今,中国铁建参与的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占全国高铁营运里程的46%。建成中国第一条高标准、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兰新高铁,世界首条穿越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哈大高铁,全球第一条热带地区环岛高速铁路海南环岛高铁等等。

铁路市场独领风骚,在公路、水利、市政、轨道交通、新兴业务、工业制造等领域业绩不凡。中国铁建投资建设的京新高速梧桐大泉至木垒段建成通车,打通了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引汉济渭工程实现通水,标志着陕西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水利民生工程建成,汉江水穿越秦岭润泽秦川大地;湖北五峰牛庄120兆瓦风电项目,为华中在建最大一次性投产风电工程,极大地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国内时速350公里高铁最大直径盾构机下线并投用。

走出国门之外,中国铁建大力推进“海外优先”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坦赞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了非洲内陆国家经坦桑尼亚出海的战略走廊和重要的经济通道,架起了中非友谊的桥梁;匈塞铁路作为中国铁路进入欧洲市场“第一单”,对改善沿线居民出行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匈塞两国互联互通、扩大经贸合作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卡利瓦大坝项目是中菲两国元首共同见签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铁建自主研发生产的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首台出口菲律宾的硬岩隧道掘进机成功始发,为早日彻底解决菲律宾大马尼拉地区缺水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中国铁建优秀业绩的取得和稳健的高质量发展,致力于成为最值得信赖的世界一流综合建设产业集团的品牌愿景,无不闪耀着铁道兵精神的光芒。

【编辑:钊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