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常常看着画本上腾云吐雾的火车出神。在那个遥远的小山村里,我想着什么时候能够真的见到火车。长大了,我穿上军装每天在繁忙的施工现场,当一列列火车擦肩而过时,真的感到激动和自豪。后来,我经历了兵改工、与铁道部脱钩等等,不管单位如何变化,中国铁建这面旗帜和我紧紧连在一起,成为我赖以生存的幸福之家。
记得刚当铁道兵的时候,部队正在修建南疆铁路。我们穿着黄色的工作服,天天上工地。背石渣、抬钢轨,手磨破了、人晒黑了,一些新兵闹情绪,这是什么兵呀?不舞枪弄炮,天天上工地干活。但时间长了,对铁道兵的历史了解之后,我们感受到了劳动光荣、当铁道兵光荣。
1983年,部队搬迁到山西侯马修建南同蒲复线。那时候,我们都是一帮毛头小伙子,快乐的单身汉,整天嘴里哼唱着“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那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虽然施工任务繁重,但大伙觉得能够有机会参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虽苦犹荣,在岗位上拼搏,无怨无悔。
1984年兵改工以后,我所在的运输公司担负了侯月线侯马北编组站40万方路基土方的施工任务。当时,只有12台老解放自卸车,车况老化,单车承载量3.5吨,要想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面对挑战,公司领导班子动员大家发扬铁道兵不怕吃苦、连续作战的光荣传统,天天加班加点,24小时倒班作业。公司干部、管勤人员全部上了工地,每人定车、定任务和一线司机展开“单车赛”。在繁忙的施工现场,再好的视力也一眼认不出谁是经理、谁是职工,因为那时候都变成了“泥人”。但谁也不甘落后,你追我赶,多拉稳跑,经过3年多的艰苦奋战,我们终于提前36天完成土方运输任务。
那时候,“流动、艰苦、分居”是施工队伍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在侯月线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正是职工结婚生子的高峰期。我们所在的单位因地制宜,修建了公寓式临时住房,创建了工地幼儿园和流动小学,为职工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消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使大家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作为中国铁建员工,我们深感荣幸和自豪。以前,每当出差或者探亲时,我们都会穿上铁路服,戴上大檐帽,扎上领带,那威风、那气势,令社会上的许多人好奇羡慕。记得有一年我回乡探亲逛街购物时,被憨厚的乡亲错认成工商干部,非要让我去他的饭店用餐,闹出了一串串笑话。
后来,我的工作岗位虽然几经变动,但一直在企业内部流动,迎来送往,上传下达,按部就班。2005年,我供职的单位从小城市搬迁到二线城市西安,工作环境、生活品质比过去提升了许多,大家都高兴地说:“我们的单位越来越好了。”2016年之后,我参加了汉十铁路施工,目睹了企业在项目精细化管理方面的变化,在创效创誉、育人滚动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在职工之家建设、关爱员工方面采取的暖人心、稳人心措施,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推动了重难点工程建设,树立了企业形象。
回顾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和生活,我感受最深的两个字就是“幸福”。记得有一年,我带老人到驻地医院做手术。当时自己刚刚结婚不久,经济状况欠佳,公司领导多次到医院看望,安排车辆往返接送我,并解决了住院的手术费用。老人康复出院后对我说:“你们单位真好,你要好好干。”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单位培养我学习了多项专业技术,还出资让我的学历得到提升。如果说,我后来的工作干得比较得心应手的话,应该首先感谢单位对我的培养,领导对我的关心和同事对我的支持。要不然,仅凭自己的那点“本事”,我是不可能在多个岗位上工作的。
这些年来,虽然岗位平凡,但我始终坚信岗位无大小,勤奋是关键,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企业最好的回报。因为我知道,企业是员工共同的“家”。只有企业强大了、发展了,我们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
不经意间,40年过去了。如今,昔日的老兵绝大部分已经退休在家含饴弄孙,最后一批老兵在岗位上的已寥若晨星。但不管今后身居何地,我都庆幸自己经历了多姿多彩的筑路生涯,感谢单位为我提供的机会和所做的一切。哦,家是多么温馨的名字,我会永远记住这个“家”!
【编辑:钊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