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瘠而荒凉的青藏高原,文化生活像物质生活一样苍白,最新的报纸几乎都是一周前出的。对战士们来说,电影便成了一片精神上的‘绿洲”’。能在晚上看一场电影,对每一位战士都是分外值得盼望的事情。”原铁七师医院战士杨妙娜时隔多年,对高原电影的记忆仍然清晰如昨。
夏天的格尔木,有草的地方蚊虫多得惊人。晚上看电影,戴上防蚊虫叮咬的军绿色带面纱的帽子,就像是深山老林中的养蜂人。当时只有露天电影,只能晚上看,只要师部一放电影,大家就一心只盼天快黑。晚上九点以后,医院便早早集合,每人都拿着板凳、戴着墨镜(高原上天黑得晚,紫外线还很强)、养蜂帽及手套,兴高采烈地奔赴露天电影场。冬季时,看电影的装备变成了放下护耳、带毛的棉帽,还有厚厚的口罩、棉衣、皮大衣、棉裤、大头鞋、皮手套,以抵御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一到电影场,坐在寒风凛冽、冰冷刺骨的露天地里,口里哈出的热气一会儿就把口罩冻成了冰块,眉毛、眼睫毛和额头上的帽子边都被冻上了一层薄冰,取掉冻成冰块的口罩,脸上被风一吹,就如同刀割一般,坐一会儿就被冻得浑身僵硬了。大伙开始“咚咚”地跺脚,往往跺脚声混合着电影声、音乐声同时进行,像庞大的交响曲一样伴奏着。一场电影看后,大家好几天都在回味着电影情节,心情也随之高兴或振奋。
修筑青藏铁路时的铁道兵(张英智、周福荣 供图)
有一次看电影时突然刮起了大风,十多米高的滚滚沙尘排山倒海、铺天盖地袭来。电影组马上停止放映,广播通知各单位立即返回。路上狂风怒吼,沙飞石走,人站不住,眼睁不开。带队的管理员不停地喊:“大家靠拢些,赶紧拉在一起走。” 可任凭他喊破嗓子,队伍还是被吹散了。杨妙娜等四五个人手拉手拽在一起,被吹得东倒西歪、连滚带爬地在风中挣扎着。突然,前方出现了昏暗的灯光,原来是一辆部队的汽车,开过来救起了他们。第二天才知道,有几个战士被风刮出去了一、二十公里,医院的救护车把他们找回来时天已快亮了。
后来,格尔木有了电影院,铁七师的战士们看电影多了一个选择。影片每次到格尔木就停留24小时,24小时里一部电影循环滚动放映。新电影看的人多,白天的票常常一抢而空,买半夜三更的场次就成了经常,当时热门的《追捕》《甜蜜的事业》《流浪者》等,都是看午夜场。姚军医两口子是电影迷,也是热心肠,常常定好半夜的闹钟,挨门挨户地喊大家起床看电影。女兵们睡得迷迷糊糊的,拉着前边人的衣服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回来时个个脚下生风、兴高采烈,议论着自己的感受和故事情节。
看《女篮五号》时赶上礼拜天,灶上只开两顿饭。杨妙娜和战友买了早8点的票,计划看完电影吃早饭。没想到电影散场后碰上了看下一场的战友,她们说:“我们票买多了,再看一场吧。”杨妙娜啃了战友带来的半个凉馒头,接着看了第二场。看完第二场,又碰上医院的一位男医生带了四个轻病号,说别走了,进去一块儿看吧,我们这儿还多余好几张票……就这样,杨妙娜饿着肚子又看了第三场电影。看完以后,杨妙娜的腿软得像踩在棉花上一样,在大家的连推带拉下回到了医院。
有看电影的,就有放电影的。铁七师34团政治处电影组的同志们回忆起当年放映的那些经历,也是津津乐道。
藏族同胞请修路战士喝酥油茶(张英智、周福荣 供图)
铁七师34团政治处电影组有一辆“嘎斯”车,为保证让连队每个月看四五场电影,常年往返于各个连队。12个放映点分布在150多公里的戈壁和盐湖滩上,根据影片用片时间限制,有时一天起码得放四场才能保证每个放映点都能看上。每次影片发下来,电影组都妥善计划,先给边远、分散的连队放,后给较近的连队放,一天要工作十八、九个小时。有一次放映《他们在相爱》,用片时间只有一天,一晚上往返100多公里,在四个大点连续放映四场,一直到天亮。一连有两个班分别驻扎在临山、松如沟车站,离连队驻地20多公里,电影组利用到锡铁山放映的机会,保证每月为这十几名战士专场放映四场以上。
风沙是经常光顾电影组的“伙伴”,有时一场电影放完,大家都成了泥人。为了保证放映画面清晰,电影组放映前都会在场内洒水,以减少扬尘。戈壁滩上陷车是电影组的“家常便饭”,1982年7月的一天,他们到浮沙梁边缘的一连去放映,由于头天晚上刮了场大风,路上积沙太厚,车刚开到浮沙梁前就抛了锚。放映员谢廷贤、陶金明用肩膀扛着放映机和片桶步行到一连去,踏着没膝的黄沙走了一个多小时,让一连战士们如愿看上了电影。
三九严冬时,气温下降到零下30多摄氏度,外出放映的同志穿着皮大衣、毛皮鞋,仍冻得手脚麻木。因为气温低,放映机也常常罢工。放映员经常脱下皮大衣盖在机器上,宁可自己受冻,路途中都得抱在怀里捂着。换片子时不能戴手套,他们就对着冻僵的手呵气,暖暖手再换,戈壁滩上放电影大都在野外,每年都有手指膝盖被冻肿、冻伤的同志。
夏天的日子也不好过,高原的阳光从头顶直射下来,烤得车篷发烫、炙人皮肉,放映车活像个大蒸笼。放映员每次外出放映都是路一程、汗一程。1982年7月16日,组长梁明焕和放映员谢廷贤、王万强外出放映,上车不一会儿衣服就全湿了,梁明焕拿出气温表一看,乖乖,摄氏37度。
扎根青藏高原八年,电影组坐在“嘎斯”车上走了21.63万公里,为部队放映4120多场次电影,安全放映率达97%,先后6次被评为“爱机护片优秀电影组”。
【编辑: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