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铁道兵精神 做好新时代铁军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罗越   时间:2024-01-15 【字体:

还记得2023年2月27日,是大年初六,归家不足数日的我,又依依不舍地从家赶往1500多公里外的项目驻地。

坐在高铁上,窗外的榕树飞快地掠过,脑海里不断回想着父母送行时的牢骚与叮嘱。

“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好不容易回来待两天又要走。”“当初就让你不要找离家这么远的工作。”“实在不行咱换个稳定点的工作吧。”“这些吃食带上,到外地想吃也吃不到。”“在外要照顾好自己,走吧。”……

恍惚间,仿佛又看见了父母落寞的背影,可背影太短,列车太快,迷迷糊糊中耳畔似有歌声响起……

“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微微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破败的高桥,上指蓝天,下临深润,我这是在哪?正当疑惑之际,看见前方有一群人在大桥底下似在讨论什么要事。

“我们的任务是修复陇海铁路8号桥,要修复此桥,必须上到高耸的桥墩上,把顶部铲平后重新架梁。现在怎么爬上这40多米的桥墩成了难题,大家快一起想想办法吧。”

而后就听见有人提出了一个方案,“可以用一根带钩的杆子钩住铁夹板上的圆孔,人顺着杆子爬上去,然后把脚手杆绑在铁夹板上,用这个方法搭成单面云梯。”

来不及等我细想这大胆的方案,便看到一人手持长杆开始了攀登,瘦瘦的身影,挂在细细的杆子上摇摇欲坠。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登高英雄”杨连弟?经过数小时奋战,他终于登上桥墩。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要怎么把顶部铲平呢?用炸药炸吗?在上面点炸药要往哪躲呢?我心底不由生出了更多疑惑,疑惑中,一阵声音传来:“重庆西站到了,请到站的旅客有序下车。”

睁开稀松的睡眼,原来只是一场梦。梦里的惊险还历历在目,杨连弟勇攀40米高桥墩的情景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望着窗外的铁轨,眼里又浮现出了那一群人的身影——他们不畏艰难,英勇奋战,高喊着“野战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他们不怕牺牲,顽强战斗,面对敌机的狂轰滥炸舍身忘死,创造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他们胸怀祖国、志在四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

他们是铁道兵,他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他们巧手绘蓝图,将彩虹铺上云天,他们是最值得敬佩、最可爱的人。

窗外不断掠过施工工地,这一路上数不清的“中国铁建”字样,“随处”可见的“铁建人”,令我猛然醒悟,这不仅仅是一条条铁轨,更是一条条 “割不断、摧不垮”的铁道兵精神的传承线。中国铁建成立75年、兵改工40载,军帽虽已摘,但军功永远留在史册上,从部队到企业,从铁道兵到铁建人,转换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祖国山河间每一寸前铺的钢轨,都耸立着精神的海拔。

“登高英雄”杨连第、“硬骨头战士”张春玉、“雷锋式的好干部”梁忠孟……这些英模人物个个风华正茂,但为了祖国的建设,他们上战场、赴边疆、穿荒漠、抵浪涛、攀高峰、越泥沼,为了祖国繁荣富强,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以小我融大我,甘愿献出最宝贵的青春乃至生命。

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铁建人,当接过先辈的精神炬火,让铁道兵精神成为激励我们奋斗不息的力量源泉,以志存高远的拳拳爱国之心勇担时代责任,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不懈努力,在探索中锤炼自我,在奉献中升华自我,让铁道兵的优良传统继续传承,让铁道兵的血液继续流淌。

踏出列车的那一刻,耳畔又响起了那熟悉的歌。“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

我知道,铁建人的脚步永不会停止。昨日之少年,在战火中穿行,在烈日下攀登,今日之“铁军”,淬英雄之心,铸青年精神,怀信念而行,定会以理想为帆,以奋斗为浆,以创新为刃,续写铁建华章。

【编辑: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