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与团队开展方案研究(铁四院 供图)
1984年出生的曾敏,今年恰好迈入“不惑之年”,这是一个充满奋斗与拼搏的历程,也是一段收获满满、光辉璀璨的岁月。
四十岁的曾敏,依然身材挺拔,在工作中怀揣梦想,热情饱满。作为铁四院桥梁院的副总工程师,他刚获得“武汉楷模”荣誉,谈及此事,他一笑而过:“从没想过当楷模”。
高铁大跨度桥梁的开拓者
2009年硕士毕业后,曾敏来到铁四院桥梁院工作。恰逢国家大力推动高铁建设,他义不容辞加入了高铁建设的浪潮中。
刚参加工作便能有幸参与大跨度桥梁的设计,令他兴奋不已。也正是发自内心对桥梁的热爱,支持着他度过无数个加班的深夜。
第一次担任特殊结构负责人时,他深感责任重大,常常夜不能寐,经常在夜里都在思考新的构造是否合理,新的桥梁方案是否方便实施。
“理想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曾敏曾把这句话写在共产党员座右铭上,也正是这份坚定和毅力,让他在高铁大跨度桥梁领域硕果累累,创下多项纪录:
——设计了首座跨运营高铁的转体斜拉桥:杭长高铁跨武广客专独塔斜拉桥;
——设计了当时国内最大跨度的公路连续钢桁拱桥:珠海横琴二桥;
——主持设计了搭载市政综合管线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大跨桥梁:广州南沙红莲大桥,创造了多功能集约化大跨度桥梁的典范;
——设计完成了世界首座四线铁路曲线斜拉桥:贵广高铁穗盐路特大桥,突破了传统钢桁梁的单一形式,大幅节约了用钢量,开启了铁路混合梁斜拉桥的新篇章。
磁浮及轨道交通的推动者
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到如今高铁驰骋呼啸而过,在追求速度的路上,曾敏从未停歇。
在磁浮及轨道交通领域,他不断挑战,突破极限,创下了一项项“时空加速度”:
——在长沙首次将中低速磁浮运营速度由120公里/时间提升至140公里/时,并将相关成果应用于长浏磁浮桥梁设计;
——主持完成了时速600公里常导高速磁浮重大科研专项桥梁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世界首条常导高速磁浮窄体车试验线;
——研发高精度多向无极可调支座、提出超长管道桥受力体系及变形控制方法,完成了世界首条时速1500公里低真空管道超导磁浮试验平台桥梁设计,推动高速磁悬浮交通技术发展。
武汉光谷空轨,作为国内首条悬挂式单轨,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曾敏带领年轻的项目团队,历经3年多的研究探索,突破了没有技术标准、没有成熟工程参考、梁轨一体高精度、开口薄壁梁变形大、一桥一景要求高等诸多难点,一边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大胆创新突破,同时精雕细琢确保安全。
随着光谷空轨的通车,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外交部两次向全球推荐,已然成为光谷的城市名片之一,也是武汉光谷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精神载体。
绿色低碳的贡献者
2015年,深茂铁路获得批复,由于地形所限,“小鸟天堂”景区所在的天马村,成为必经之地。飞驰的列车会不会惊扰到小鸟,成为考验铁路建设者的难题。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绝不能因为铁路建设,惊扰到快乐的小鸟。为此,曾敏带领项目团队,积极探索研究桥梁减振降噪及绿色建造技术,历经无数挑战和探索,终于研究设计了世界首例铁路桥上全封闭声屏障,保证了铁路以“静音模式”高速通过深茂铁路“小鸟天堂”。
“此处无声胜有声”,他们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当地老乡的交口称赞,并被海内外媒体纷纷报道。
在江夏,S122省道跨梁子湖的天子山大桥,环保严、功能需求全、造价控制严、景观要求高,曾敏带领项目团队,经过反复验证,提出“拱连梁湖”的大跨多连拱桥方案,做到了多维协调统一,最终取得了多部门认可及环保批复。
项目一方面面临着极其紧迫的建设需求,另一方面又是国内最大跨度的多连拱桥梁,技术难度巨大,曾敏亲自冲锋在前,多次加班至凌晨思考结构方案,带领团队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近乎不可能完成的设计任务,为打通武汉新城南向交通大动脉奠定了基础。
为了尽量减小桥梁建设过程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他积极开展装配式桥梁研究与应用,依托科研及相关工程案例,主编了国铁集团《铁路桥梁节段预制拼装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及国家铁路局《市域(郊)铁路桥梁装配化技术标准》研究。
创新从未止步,他善于总结提炼,先后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6项、铁路重大科技创新成果4项、国家级或省部级工程设计奖8项;授权的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99项;主编行业标准研究1项、国铁集团标准1项、地标2项、铁道学会及中国工程标准化协会标准各1项。获“四院英才”等荣誉称号,武汉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铁四院桥梁院“曾敏创新工作室”领军人物。
【编辑: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