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只有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向“新”而行,才能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回望过去的5年,中铁二十五局大湾区公司以科技创新助推项目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
用“科技”引领智慧建设
7月25日,广州市在建规模最大安置房项目——庆盛项目整体完工,进入交付阶段。随着这个粤港澳大湾区重点民生工程的完工,该公司为“扎根湾区、创新发展”战略布局又落下关键一子。
实时监控系统(郝春燕 摄)
走进庆盛项目工地现场,能深切感受到科技赋能带来的改变。实测实量机器人、内墙喷涂机器人和地砖铺贴机器人在施工现场来回穿梭,大显身手,成为一道靓丽风景。在成功引入工地机器人的基础上,项目成立了“黄增勇创新工作室”,搭建起智慧工地平台,将一批具有前沿性的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如依托智能化扬尘检测系统,将围挡喷淋、塔吊喷淋、雾炮机联动,实现扬尘超标自动喷淋,达到智能降尘的目的;依托材料信息化管理系统,凭借二维码就可以进行物资信息追踪,实现从材料进库到出库全过程监控可视化管理,为物资节超分析提供真实、原始、可追溯的依据。
此外,该项目实名制管理、远程视频监控、BIM建模管理等一系列功能的子系统,形成了“云+数据+端”的业务体系,组成了项目的“最强大脑”,让工地长出了“眼”“耳”“鼻”,实时监控、精准把控现场脉络,使项目管理可感知、可决策、可预测,真正实现管理的全面化、智能化、可视化和精细化。
让创新技术落地生根,也因此收获硕果。五年来,庆盛项目实现了对施工的有效控制,开工至今依然保持着安全生产“零事故”纪录,质量、进度、成本全面受控,得到了各方肯定和嘉奖,先后荣获全国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学习交流项目、广东省安全生产文明工地、广东省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等称号。
用“技术”破解施工难题
如果说庆盛项目的“高”是高科技,那么清华珠三角研究院工程的“高”则超高层带来的高技术要求。远眺过去,144米高的主塔矗立挺拔,跨度41米的空中连廊当空横卧,造型独特,建成后将成为周边当之无愧的标志性建筑。
2024年2月24日,清华珠三角研究院项目迎来终极大考——链接主、副塔楼的空中连廊将进行整体提升。钢结构空中连廊跨度41米,总重800余吨,需要提升42米。要将这个庞然大物一次性整体提升至指定位置,且要做到与主副塔完美对接、严丝合缝,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清华珠三角研究院项目(郑智炜 摄)
技术团队通过一次次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室内模型试验,不断改进工艺、调整方案,项目团队整合建立了工程传感系统:智慧云广播实现信息及时传达,吊钩可视化避免盲区作业,AI监控确保工地无死角,智能语音精准把控风险点,电箱实时监测保证用电安全。他们还借助智造“工程大脑”平台,利用BIM技术进行建模模拟施工,提前对可能碰撞的位置进行策划、调整;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024年2月24日上午8时,在技术团队的精密监测中,空中连廊采用液压整体提升方式开始缓缓升高。
“各监测点依次汇报提升数据!”
“1号监测点上升8厘米。”
经过连续28小时精密操控,空中连廊一点点挪到了指定高度。这一最大技术难题的攻克,填补了企业在超高层施工、钢结构整体提升施工领域的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下一步,该公司将认真总结推广庆盛项目、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科技创新成功经验,高质量完成万环西路、广州白云站、广花城际等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施工任务,持续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行业竞争力,奋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更高水平,项目建设实现新的跨越。
【编辑:杨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