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作出全面部署,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应对当今建筑业从“增量发展”到“提质增效”转型的必然要求。在这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时代“新”潮中,我们需要科学处理好“三对关系”。
科学处理“新”与“旧”的关系。新与旧,对立统一,都是促进事物向前发展的动力。“新”是在破“旧”基础上的必然结果,把“家底”盘活,该发力的领域坚决发力,该舍弃的产业果断舍弃,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才能让新质生产力动能更充沛、活力更彰显。要在商业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施工模式等方面开展系列改革创新,探索央地合作、合资参股、并购重组等新模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对“卡脖子”难题和前沿性课题进行探索研究,形成以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为特征的技术绝活。然而,“立新”也不能完全摒弃旧的东西,“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旧”的不等同于“低端”,铁路、公路、城轨、市政、房建五大传统市场作为“基本盘”,必须牢牢守住。腾笼换鸟,腾笼不能空笼。新质生产力和传统产业之间不是片面的“破旧立新”,而是“以新带旧、以旧促新”接续发展的升级换代。要立足实际,推动数字智能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充分运用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数字建造、智能建造等共同推动建造方式的变革,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科学处理“快”和“慢”的关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掌握快与慢的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形成统一认识,但这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既要抢占先机,“看准了就抓紧干”;又要“保持耐心”,防止“犯急躁病”。要在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上,找准“进”的切入口;在创新性、前沿性技术上,增添“快”的成色。在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等已经明确的方向和重点事情上,要用“快思维”、做加法;在一时看不透,或者认识不统一的事情上,要用“慢思维”,做减法。快慢之道,是创新之道,更是发展之道,需辩证统一,让新质生产力集聚起的创新动力、向新合力,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密钥”。
科学处理“量”与“质”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基础,质变是量变的结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就是量变和质变相互叠加、互相促进、相互转化的过程。要保持“增”的态势。整合传统建筑市场优势资源,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地下深部空间、绿色低碳、大数据等新兴领域,为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源头活水。要蓄积“转”的动能。精准把握新兴业务新兴市场发展趋势、产业模式和技术方向,重点深耕高附加值行业,加快向上游、高端产业和“专精特新”方向转型升级。要推动“质”的跃升。积极探索孕育出“5G+建筑互联网”智能制造的应用场景,推动工程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管理升级实现关键“一跃”,提升建筑工程的科技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