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网页版 |
|
安小龙:用科技力量抢抓“黄金救援时间”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婧 时间:2024-11-25
“通过侦测搜寻、通讯指挥、监控量测等3个方面的系统优化,进一步提升救援效率。”在过去10年抢险生涯中,安小龙每天都保持做记录的习惯。在他长达6万字的科研日志中,记录了各类大力推动隧道救援装备小型化、轻量化、国产化的方法,也见证了救援队先进装备的发展。
36岁的安小龙现任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十七局太原队总工程师兼作战训练部部长,参与抢险救援23次,致力于队伍应急技术研发和革新工作,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5项,获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重点推广应用成果奖、中国铁建工人先锋奖章、中国铁建十大杰出青年等10余项国家、省部级奖项,参与并编制6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及手册。
深耕精琢,争当科研创新“领头雁”
安小龙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开展课题研究(苑宏帅摄)
“抢险现场如同瞬息万变的战场,救援装备越先进,抢抓‘黄金救援时间’就越高效。”拥有多年实战经验的安小龙感悟颇深。
2014年,救援队建设初期,业务精湛的安小龙被安排到工程技术部。从部员到副部长、再到总工程师兼作战训练部长,十年淬炼,安小龙锚定世界先进救援技术发展方向,立足“隧道救援科研装备”研发,围绕课题立项、难点攻关、成果运用垂直精耕。2020年,“安小龙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
“大口径钻机在隧道塌方救援中安装部署时间较长、运输不便、场地要求高,救援极其受限。”2021年,安小龙从历次大口径钻机救援案例和演练训练中发现该设备不足。为进一步提升隧道救援效率,他牵头提出《大口径钻机辅助工装设备改进》项目,将普通传送带改进为分体式传送带,并自主设计增加了走行履带垫块和管底支座,提高钻机部署、出渣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钻机速度和稳定性,有效缩短救援进场前期准备时间30%以上。该项目获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中国铁建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一等奖。
自进式救援通道装备、大口径钻机辅助工装改进、液压顶管救援装备……近年来,安小龙带领技术骨干自主研发的多项专业隧道救援科研成果,先后顺利通过应急中心攻关项目验收,在全国六省市得到推广应用,填补了国家隧道专业队救援力量空白区域,全力打响国字号应急品牌。
深化服务,成为安全防线“守护者”
安小龙与队员参加矿山(隧道)比武竞赛(苑宏帅 摄)
开展技术培训12场次,检查在建隧道45座,发现各类风险隐患500余条,提交整改意见报告10余份……一串串亮眼数字,是对安小龙带队开展应急保障服务,规避潜在风险,提高施工现场应急能力的充分见证。
作为建筑央企单位隧道抢险救援骨干,安小龙深知,应对风险除了需先进科技装备“加持”外,更需未雨绸缪遏制事故发生,只有提升技术服务保障,锻造守护安全防线利剑,才能筑牢项目一线安全生产基石,让施工“安全感”满满。
为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安小龙带领技术团队,大力拓展救援与技术服务领域,依托联合应急演练,向国家级重难点工程参建单位宣传、展示救援队风貌风采。凭借队伍精湛技能和先进装备,成功与地方政府、铁路和公路建设等13家单位构建起应急救援联动机制,签订18份包含联合演练、应急保障、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的服务协议,提供应急救援服务;与大西、京沈公司等签订应急保障协议,为集大原、雄忻、沈白高铁等建设工程项目提供应急保障。
同时,安小龙还紧盯“应急救援站建站一张图”建设,先后与西延、西十、康渝等高铁项目救援站签订应急服务协议,成功指导建设宜君、山阳、岚皋救援站,且在建设过程中,全面开展理论、设备实操、内业资料培训等救援站体制建设工作,有力促进基层应急力量战斗力生成,提升一线救援站点综合实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冲锋在前,担当抢险任务“急先锋”
安小龙在通信指挥车内开展实战演练前桌面推演(苑宏帅 摄)
房屋倒塌、农田被毁、树木横亘……回忆起今年7月初湖南岳阳华容县团洲乡团东村抢险现场的场景,安小龙记忆犹新。
“我水性好,大坝前端水位深,放心交给我;夜间光线差,今晚夜班巡逻我先去探个路……”抢险现场,面对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安小龙始终将“带头”二字刻在心底,毫不犹豫地发挥带头表率作用。
“他不仅是我们队伍的‘智多星’,还是冲锋在前的‘战士’,每次抢险,他都最先为我们‘打头阵’。”抢险间隙,安小龙与队员们以沙袋为桌,汗水“拌饭”,席地而憩,克服连日高温和毒虫叮咬,圆满完成抢险任务。
参加抢险救援十余年,从江翁高速天窝隧道塌方到长凝镇山火救援,再到河南暴雨抢险、辽宁盘锦排涝、湖南华容救灾……安小龙始终冲在救援最前沿,用勇气、智慧和经验应对一次次挑战,与队友抢救被困人员上百人,抢救财产价值数十亿元,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坚固防线,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他心中的分量,助力平安中国建设。
“每快一秒就能多拯救一个生命,挽救一个家庭,保全一份财产。”对安小龙来说,既然在救援事业中,埋下了钻研应急救援科研装备的“种子”,就要以科研之力倾心守护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