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入巴蜀、东出荆楚,历史如刀在这里刻下沟沟坎坎;
朝辞白帝、夜下三峡,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壮美名篇。
渝东北,重庆与鄂、川、陕三省的大门要塞,千山万川处,一条高速公路正在青山绿水间延伸,成为打开天堑通途的钥匙。
湖北恩施至四川广元高速公路,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的重点工程,因其把沪渝、沪蓉、京昆、兰海等国家高速网紧密连接,凸显着对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大意义。
作为其中的一段,万开达高速公路建设正如火如荼。
中铁二十五局建设团队,自从踏上这片土地,就抱定了敢于争先的决心。他们在8个标段综合考评中,始终名列前茅,2024年更是连续三个季度获得第一,全线首个梁场建设、首座桥梁贯通、首个示范工程,皆出于二十五局标段。
站在寨子坡大桥桥头,项目经理刘伯俊如数家珍地介绍情况。中等身材的刘伯俊,虽然黑框眼镜下的眉眼带着笑意,但说起在他带领下成长的桥墩、架起的桥梁、隆起的路基,方正脸庞中明明透着沉稳和刚毅。
靠着这份沉稳和刚毅,建设者一步步兑现着为山城经济发展贡献的庄严承诺。
大道通衢的庄严承诺
11月1日,重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280公里,高速路网密度居西部第一,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心之所向,来去如风”逐渐从愿景变为现实。
在被称为“山城”“桥都”的重庆,对高速的期待显得那么迫切。
万开达高速公路开工仪式(王长宇 摄)
时针拨回到三年前,2021年12月16日,重庆万州。万开达高速公路在山风冷雨中宣告开工,透明的雨披映出齐整的工作服,工作服正中心,中国铁建的企业标识依稀可见。
数百名建设者头顶鲜红的安全帽、戴着浅蓝色的防疫口罩郑重承诺。声声诺言响彻山谷,传向远方……
万开达高速公路总投资约113亿元,担负着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承载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渝鄂川陕四省(市)协同发展的重要使命,是名副其实的民生路、致富路、发展路。
建设之初,建设团队马不停蹄地从大内高速公路建设现场赶来,负责万开达高速公路WK1标建设。
新冠肺炎疫情、融资政策调整……像一盆盆冷水泼向热火朝天的工地。复工时,已是2023年6月28日,仅剩三分之二的工期。跑步进场大干、开工即是决战,中铁二十五局建设者在山川密林中拉开“阵地战”,大家把停工期间所有的窝火、憋屈,都转化为冲刺的力量。
2024年3月12日傍晚,重庆下起了小雪。
万开达高速公路T梁预制场(王长宇 摄)
而刚刚投产的预制梁场内,却是一片火热。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车辆来回穿梭,管理人员忙碌奔走,施工人员密切配合。
入夜,梁场一如白昼,各道工序有条不紊……“家中有存‘梁’,架起来才不慌。”刘伯俊介绍,梁场以单月最多产梁120片的速率加班加点,只为了多预制、多存梁,为后续架梁环节奠定基础。
梁场的大干是各工区加班加点的缩影,建设者始终以高效高速的状态推进各施工环节,这样的大干氛围持续了一年之久,最高峰时,现场共有设备近200台、人员1000左右,24小时轮班开动。
目前,项目团队已经开累完成总投资计划6.65亿元的78%,施工进入尾期前的冲刺阶段,进度领跑全线,有望提前6个月完成全部施工任务。
“道路不畅,商贸不旺。”刘伯俊有时路过附近仅有几家店铺的村庄,嘴里会这样念叨着。
“道路通,百业兴。”不远处延伸的道路,如长龙般灵巧地穿梭山岭。是对当地百姓的朴素祝福,是建设者书下的浪漫诗行,也是给建设者履行承诺的最好褒奖。
硬仗逆袭的优秀团队
2023年仲夏,重庆的潮湿炎热让人心烦,又赶上了建筑行业发展的势头放缓。面对前期耽搁时间所导致的工期难保、安全难防、质量难控、效益难守、环保难治等诸多难题,不少员工心里“打起了鼓”。
“勇是男儿头上的桂冠”,刘伯俊总用一句似乎与他性格并不相符的名言激励大家。这话出自他的“偶像”,与他姓名只有一字之差的刘伯承元帅。
刘伯俊现场制定方案(王长宇 摄)
刘伯承的故居位于重庆开州,与项目所在地同区,相去不到50公里,万开达项目的第一次团队现场教学,就在这里展开。在现场实地参观并学习了“军神”刘伯承的事迹后,技术出身的刘伯俊更加注重管理与技术的融合,管大局、抓管理的“将帅”之气逐渐萌发。
刘伯俊的“黄金搭档”,有着20年的项目党支部书记经历的高剑辉,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极为丰富。
感受到项目团队紧绷的神经、沉闷的气氛,高剑辉通常会在午餐的间隙,来疏导大家的心理。这天,他便拿饭菜做起比喻:“其实,项目的工程无非就是路基、土石方、桥涵,这些咱们早就吃惯了嚼烂了的‘家常菜’,工期、安全、质量这些我完全自信大家的能力,大家不用太担心。而把‘家常菜’炒成‘招牌菜’,把工程干出效益、干成品牌,才是关键,这就要靠我们这些工地‘大厨’们。”
奔着困难去、矛盾窝里钻,刚在大内高速项目打了场胜仗,到了万开达项目的硬仗,也必须带着团队逆战出个好结果。刘伯俊、高剑辉两人一合计,分工合作,说干就干。
刘伯俊以“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精神领军带队冲进度、管现场;高剑辉抱着“以人为本、保障一线”的思路进行全方位保驾护航,甚至开垦田地建起了“菜园”变身“主厨”,只为了身处异乡的员工尝上一口家乡菜。
据高剑辉介绍,他们始终努力将误差消除在沟通上、将难题攻克在协作里,“沟通”和“协作”,是项目团队不断攻坚克难的秘笈,也是他们长期磨合形成的习惯——
2023年4月,施工前期已万事俱备、只欠批准征地这阵迟迟不到的“东风”。一天又一天的漫长等待令人“心焦”,“租地开工”这个当时看来浪费成本的“下策”在高剑辉脑中无数次盘旋。当他第一次提出时,还是意料之中的遭到了不少反对。
到现场踩点、与政府沟通……胸有成竹后,高剑辉拉着刘伯俊到了仍旧一片死水的现场,仔细地介绍起他的计划:“预计3个月的征地批准期,如果能够先租用这550亩,一定能在进度、效益等方面获得质的进展……”
两个人统一思想后,便开始了对项目管理人员的“游说”,最终确定了“租地开工”的计划。
说了算、定了干,统一“战线”后,便是多方协作,在“起跑线”上遥遥领先,租来的地一天一个样,最终,他们成为了全线首个完成临建任务的单位。
2023年11月10日,项目团队率先在全线开建预制梁场;
2023年11月17日,全线桥梁下部结构首件工程交流会在项目召开;
2023年12月20日,寨子坡大桥完成桩基施工,率先进入桥梁下部结构施工;
2024年3月10日,预制梁场投产,全线首片T梁完成浇筑;
2024年3月28日,全线首片T梁完成架设;
2024年6月24日,全线首座桥梁贯通……
一次又一次地拿下全线之首,生产进度和信用评价领跑全线。生产力在这样的团队文化中得以解放!
精雕细琢的改革提升
“赶工,最怕的就是成本浪费、安全事故、质量问题。”既要大挥笔墨、又要精雕细琢“精细化管理,实现效益最大化,确保安全质量可控”成为管理团队的共识。
项目所在的南门镇,始于民国元年,跨越诸多水系,地处南山与铁峰山之间。百余年后的当下,靠山临水、人群聚居早、土地利用率高的优势,却为成本控制增添了难度。按初步设计,施工便道、便桥工程和大临标准化设施均在红线内实施,这不仅与实施性施工组织相悖,更是降本增效的“第一道难关”。
“90后”的项目总工程师杨远波“初生牛犊不怕虎”,带着技术员一头扎进了密林,进行了全方位的实地踏勘。
经历了一年的愁眉苦脸,最终换来了一套令他自信满满,也获得设计、业主、当地政府等单位共同认可的方案:将16公里便道和9座便桥纳入施工图设计,并将其与乡村公路建设网进行高度融合,减少复垦、还建等风险,将拌和站、钢筋棚、小型预制场等纳入红线外临时用地,并将临时设施相关路基土石方列入清单造价中,成功守住了效益流失的“第一道防线”。
他们还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红线地材“变废为宝”等方式,大力开展“桩基钢筋笼上浮下沉固定架”“吊装口钢板顶托”等17项小微小改创新,守住“腰包”的同时,激发了员工创新潜能,有效提高了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
“对漆树梁大桥T梁的质量检测合格”“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的严格监控,每一项环节都实施精细化管理,全力保障施工作业安全、优质、高效推进。”……铃声不断的质量互检群,是项目质量管控的新阵地。他们致力于用互联网织密质量网,质检员将每步检查记录发至群里,以实现每个质量检查与交接步骤的透明公开、互相监督。
此外,101次质量微讲堂和培训以学促长,11次知识竞赛以考代培,他们着力用工程质量助长企业改革发展质量。
施工人员扫“安全码”(王长宇 摄)
安全“上码”,“码上”安全。项目部扎实有序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强化安全生产全过程管理。
“面对风险卡控点,如何查阅规范作业流程?作业繁忙,怎样利用碎片时间做好安全线上培训?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现场安全作业更有保障。”在项目施工现场门口,经常能看到项目安全总监余卓演示“安全码”操作流程。
在他们研发的“安全码”内,安全操作规程、专项施工方案和技术安全交底一应俱全,并实时更新,不仅为现场人员明确了操作规范,理顺了工作流程,还大大提升了安全管理的实时性和便捷性,使安全信息触手可及,安全管理快“码”加鞭。
除了信息化的安全教育外,他们还聚焦风险辨识格式化、责任考核清单化、安全措施定制化“三化”改革。在诸多改革措施的共同发力下,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安全质量始终稳定可控、创誉创效能力持续凸显,于2024年初获评中国铁建“安全标准工地”,并助推企业获重庆高速公路“双A”信用评级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评定。
融合互促的把舵领航
10月18日,万开达高速公路漆树梁大桥施工现场人潮涌动。运梁、架梁、复测……下午2时22分,漆树梁大桥得以顺利贯通,来自新华社、中新社、《重庆日报》等10余家媒体的记者用镜头记录了这一切。
正在建设的万开达高速公路(王长宇 摄)
当晚,一组照片刊发在新华网九游网页版和中新网、光明网、中国人民政府网等官方媒体平台;次日晨,照片在《人民日报》上亮相;数十家媒体刊播施工现场盛况……
这些影像资料里,有条不紊的施工工序、各司其职的管理人员惹人注目。而影像资料背后,是干部担当,是作风优良,是党建引领保障着生产经营的正确航向。
影像资料里正在进行复测的结实汉子,是项目副总工程师,广东省“高级测量工”、集团公司“优秀青年技术能手”“最美员工”曹锟。18年的一线工程测绘生涯,他成为了大家公认的测绘专家。
他身边的消瘦小伙,是他的徒弟,2024年毕业的牛丽东,半年的“摔摔打打”,让牛丽东的工作能力得到了不少的赞美和夸奖。
“导师带徒”的快速成长,却仅是项目部党支部青年人才培养的“冰山一角”。
“选配导师”“思政教育”“业务培训”“阶段交流”“考核评价”“家文化营造”的6步新员工培养考核计划让牛丽东“又爱又恨”,定期开展的“职工上讲台”“业务技能考试”活动,不仅要求他在现场干得好,还要让他上台说得好、理论学得好。
“最近我正在准备入职第二季度的交流座谈会,现场的业务学了不少,关键还要穿成线,在交流研讨时候说清楚、讲明白……”牛丽东表示,每天“带着问题上工地,找到答案回驻地”的日子,似乎将他瘦小的身躯激发出了强大的能量,他乐此不疲。
影像资料里道路的两侧,当地百姓也靠着点点滴滴的温情记忆,与建设者建立起深厚的“革命友谊”。
2023年7月1日晚7点,连续一周的暴雨,使南门镇管段内山体发生坍塌,国道G542被迫中断,车辆纷纷停滞。从接到通知,到集结人员设备,再到抵达现场,项目团队仅用了22分钟。
正值交通高峰期,停滞车辆已经排起了“长龙”。项目团队56名员工化身抢险人员,迅速拉起警戒线,疏散周围民众,协助指挥交通,为救援设备进出现场让道,保障救援设备顺利抵达现场。
边坡土石方加固、土石方清理……抢险现场顿时机械设备轰鸣声不断,分秒必争与时间赛跑。当晚8:30,该路段恢复通行。
“真不愧是大国央企,就是给力!”司机纷纷驾着车辆依次驶离,有的当时留下了感谢,有的后来送上了锦旗。
项目部党支部还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爱心帮扶、共同抗疫等活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组织员工自愿为当地贫困姐弟筹集善款6000余元,参加地方抢险救灾近10次,为地方添置便民设施数十项、提供就业岗位数百个……点点滴滴的小事、细水长流的关爱,赢得了百姓的良好口碑,受到当地政府称赞,项目团队被评为“2023年度重庆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成绩突出集体”。
“有人才,有品牌,有激情,我们都会有更好的未来!”年度党建工作满意度测评后,面对大家对党建工作的肯定,高剑辉有感而发、掷地有声,有着27年党龄、已经54岁的他,仍然在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互促方面有新思路、有新成果,他干得有劲、也干得来劲。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白的千古诗篇,诉说着古时的无奈。新时代,天堑变通途,是建设者在祖国大地上,一笔一画勾勒出的最美诗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