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处理作业,真空预压施工过程中,要时刻做好防护,并进行实时检测,防止出现软基沉降等危险情况。”步入十月,秋意渐浓,中铁十五局三公司珠肇项目(珠江段)开足马力,全面掀起大干热潮。
在施工过程中,该项目以精细化思维为基础,通过标准化施工、数字化监控、网格化管理多措并举,打通项目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筑牢项目“安全施工防线”。
标准化施工
作为全球最大的淤泥质黏土施工区域,该项目所承建的鹤洲动车所具有“超宽路基、深厚软土、复杂场坪、地下水腐蚀强”等特点,施工难度极大,安全风险高。项目团队多次实地勘察,根据现场地质条件,研究完善工艺,最终采用增压式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工艺。
标准化施工场地(刘成强 摄)
“围堰施工、布设真空管网、抽真空、路基填筑……由于所有软基处理施工都建立在鱼塘之上,现场工人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化进行施工,对每一项工序进行反复核查,保证质量达到施工标准,避免后续施工出现安全隐患。”项目经理林新兵介绍到。在每一道工序施工前,项目安排专人对进场工人进行安全施工交底、关键技术培训以及规范化施工交底,“三管齐下”保障施工按照既定步骤安全推进。
数字化监控
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效弥补了传统施工安全管理上的不足和短板,提升了项目安全监管智能化、管理决策智慧化水平,为项目精细化管理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信息化管理智控中心(刘成强 摄)
数字化时代,以科技引领安全生产成为企业的共同选择。由于施工区域土壤为淤泥质黏土,安全风险高,项目团队积极推广运用数字技术对现场进行智慧化管控,让科技为安全生产赋能——通过建立鹤洲动车所软基处理智控中心,依托GPS定位等系统,对施工现场实施全方位、无死角的安全监控,一旦出现安全隐患,中心会第一时间产生预警并对该隐患进行精确定位,并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安全风险感知监测、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隐患排查等,增强项目应急处理能力与效率,提升项目监测预警能力和救援实战能力,实现对施工现场多方位、全天候的排查,极大地提升了项目监测预警能力,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网格化管理
“施工过程盯控不到位、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发现问题未能及时整改是以往现场管理的通病,更是诱发安全事故的‘病根’。”项目安全总监马超说。由于软基处理施工范围极广。为了便于管理,项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划分出了37个预压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依据工程特点、专业类别、施工风险、作业班组等划分网格,以网格员为“哨源”、项目整体联动为介质,构建了“安全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管理体系,对安全隐患及时排查、整改,确保风险得到遏制。
网格长与网格员对现场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刘成强 摄)
“我们在各自所负责的网格进行全程盯控、排查,并对施工不规范行为进行纠偏,发现隐患及时安排专人进行整改,最后整理归档,避免后续施工出现同样的问题,将一系列工作形成‘闭环’。”鹤洲动车所5#网格长张伟表示。此外,项目定期通过现场检查、重点抽查、月度考核等方式对安全责任单元网格进行监督考评,着力构建“责任明晰、履责有序、评责有效、问责有据”的工作机制,真正让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扬安全之帆,护珠肇迎风启航。下一步,项目将以打造“数字珠肇”“平安珠肇”为目标,推动“三化”管理走深走实,将安全工作放在长效监督和贯彻落实上,助推安全生产理念在项目蔚然成风,助力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