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初心,能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是我最幸福的事。”
洪成林为观摩人员介绍工程概况(中铁十二局三公司 供图)
谈及退休返聘后的感受,洪成林用这句话为自己做了总结。怀揣交通筑梦的初心,洪成林已经在工地上走过了三十余载的人生岁月,从技术小白到工程大拿,他一步一个脚印,精彩演绎了铁建人一生为企的时代佳话。
比其他标段晚上场一年半的情况下实现同步竣工、长距离的邻营施工、大面积的红线用地,随便一个都是让人步履维艰的鸿沟,洪成林却将它们看作自己大展身手的舞台。
10天建成中心试验室,16天完成首桩施工,2个月启动邻近营业线施工,两个半月生产出第一片梁,5个月架设第一孔箱梁,6个月完成产值14.16亿元,夺得下半年铁路信用评价第一名,汉汉铁路以“计日程功”的速度将中铁十二局品牌篆刻在荆楚大地。
无数个凌晨、无数个通宵早已成为洪成林的工作常态,别人劝他不要这么拼命,他总是这样说:“作为一名返聘人员,我深知一份信任、十份责任,只有发扬孺子牛精神,才能不负企业的信任。”
汉汉铁路接近50%属于邻营施工,施工方案的审批关乎项目建设的成败。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洪成林组织专业人员积极对接铁路部门,先期对进窗材料进行审核、把关,确保审批手续一旦入窗便能顺利通过,提高审批效率。“14个单位审批、30余个部门认定,每一个环节、每一道措施、每一次审核,他都亲自谋划,力求一次通过。”负责方案审批的王磊回忆道。
“汉汉铁路的审批手续一步不能错、一刻不能停、一天误不起”是洪成林的原则,他们仅用1个月时间便完成方案编制、审查、协议签订、监督计划会签等报批全过程,2个月时间实现了邻近营业线全面开工,为项目建设赢得了将近6个月的宝贵时间。
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己;心是一杆秤,称人先称己。汉汉铁路建设中洪成林将自己定位成一名小队长、一名技术员,始终深入现场,以身作则。他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对工期滞后的工点进行分析并开展正反面教育,并组织突击队进行重点监管和帮扶,必要时临时接管现场指挥权,确保进度目标按期实现。
“洪总更像是一名‘教练型指挥官’,每个重大节点他都要坐镇现场,将自己丰富的经验传授给大家,有他在的地方我们仿佛吃下了‘定心丸’。”回忆共事的岁月,项目党支部书记蒲富强动情地说。这种以身作则、带头冲锋的实干作风为团队鼓足了动力,全线施工生产驶入了“快车道”。
全线150万方的混凝土浇筑量相当于浇筑7个鸟巢,如何才能优质高效完成项目建设,洪成林给出的答案是资源的高效配置。只有围绕施工主线调动全部管理要素,才能达到以快制胜的目标。
洪成林始终贯彻“一盘棋”管理理念,对生产资源作出精细化调整,他将全线三个拌合站收归局指统一管理,避免了各工点高峰期单个拌合站供应能力不足和低谷期的设备闲置浪费;同时根据二分部具有全线居中的地理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由二分部统一给其他分部供应钢构件,减少了要素投入的同时统一了物件标准,实现了质效双优。
东西湖制梁场负责人唐武洋对洪成林的管理模式深有感触:“梁场由于自有拌和站功效有限限制施工进度,洪总打破各分部资源共享壁垒,让其他两座拌和站紧急支援梁场,保证了两个半月生产出第一片箱梁,不仅盘活了现有资源,还压低了生产成本。”
在洪成林的带领下,汉汉铁路全体职工坚持“高起点开局、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建设”原则,攻坚围着项目转、人人盯着指标看,以上场即大干的工作热情,发扬拼搏精神,起步即决战,“跑”出了建设加速度。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已达银龄的洪成林仍然心怀烛火,余霞满天,他是一棵“常青树”,势必将汉汉铁路打造成为中铁十二局在湖北片区的“金字招牌”,在企业打赢“铁路项目信誉效益双优的‘分水岭’之战”中作出表率。
【编辑:佳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