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网页版 |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一丁 时间:2024-02-27
走进武穴码头项目现场,林立的打桩船桩架高耸,水上施工通道星罗棋布,吊臂往来,焊接声、切割声相互交织,目之所及,皆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连日来,中国铁建港航局武穴码头项目争分夺秒推进项目桩基建设,为后续施工夯实基础、赢得主动。
武穴铁水联运项目是国内首个投建营一体化的铁水联运项目,总投资约36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武穴港田镇港区马口作业区铁水联运工程综合码头和黄冈武穴田镇工业新区疏港铁路专用线两部分。其中由中国铁建港航局承建的综合码头部分共新建6个5000吨级散货及通用泊位,包含4个散货泊位、2个通用泊位,码头使用岸线765米,设计年吞吐量1256万吨、年通过能力1618万吨。
“现在是打桩的关键环节,为了保证项目进度顺利进行,过年就在武穴和大家一起了。”老家河南的打桩船船长张恒作为这条船的掌舵人,每天登船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当日水流以及风向进行仔细测定,对缆绳的系结和抛锚的方位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水上作业万无一失。待万事俱备后,他会来到自己的操纵室,这里是整个作业区的“最强大脑”,设置了精度为厘米级的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实施精确定位打桩,同时,船上还配备了锚泊定位系统,帮助打桩船进行精准锚泊定位作业。
施工期间,武穴出现了雨雪冰冻恶劣天气,施工水域表面看上去风平浪静,实则暗藏汹涌,为抢工期、保安全,张恒从每根桩的定位、响锤,直到每根桩施打到位,一直坚守在桩架龙口旁,紧盯每一锤的击打。伴随着阵阵锤击声,打桩船正将直径1.5米、长42米的管桩打入江中。
“这里需要施打钢管桩704根,最长有70米,最短有10多米,目前已经打了90根,剩下的需要在5月前全部打完。”张恒介绍说,现在一天大概能打15根桩,为了赶进度,船上的10多名工人,这一个月的吃住都在船上,他也半年没回河南老家。“说不想家肯定是假的,不过对于一年到头以‘船’为家的我们来说,早已习惯”。
张恒(右)正在打桩船操纵室交待操作要点(王一丁 摄)
面对紧张的工期,测量工作也是保障工程进度的关键一环,测量人员作为项目建设的“侦察兵”,责任重大。突如其来的寒潮天气成为了阻碍测量进度的“拦路虎”。
“再大的雨雪,再冷的天,测量工作也要当先。”测量队长朱瀚德身披一件深绿色雨衣,全身沾满了密密麻麻的水珠,队员们整装待发,朱瀚德即兴来了一段顺口溜。伴随着情绪的调动,身体也跟着热乎起来。但室外零度左右的低温,还是让队员们吃了苦头。“因为所有的桩基得在5月汛期来临之前全部施工完,所以我们测量队伍的工作得努把力。”朱瀚德斩钉截铁地说道。
测量队在寒风凛冽的江边堤岸上寻找最佳测量控制点。“操作测量仪器时,手不能佩戴防寒手套,更不能插兜里。”朱瀚德一边交代着今天的测量注意事项,一边扛起25公斤重的测量仪器,“准星”对“标尺”,“三点”成“一线”,支起三脚架,装上水准仪,瞄准测绘目标,整套动作一气呵成。
“朱队,棱镜已经安装完毕,可以调试。”对讲机的另一端传来声音。
“往右1公分,再往左2毫米,准了!”
朱瀚德一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全站仪显示屏,一边指挥着扶棱镜杆人员不停调整角度以确保获得准确数值。他们的工作成果就是通过几句最简单的交谈,得出每一组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的数据。
傍晚,太阳渐渐落下,天空挂上了一层暮色,测量队员们也该“回家了”。外业的测量工作结束后,朱瀚德一组还要通过每天测得的数据电脑绘图,为施工组织提供有力支撑。
朱瀚德正在进行测量工作(王一丁 摄)
不出正月还是年,大家坚守岗位,齐心协力推进项目建设,期盼着项目早日完工。项目建成后,武穴港将连通长江港口与京九铁路,成为长江多式联运交通枢纽,并与宁波港串联协同发展,实现通江达海,对华中、豫南地区降低物流成本,扩大区域对外开放,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敏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