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网页版 |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少琦 时间:2024-02-29
临近龙年新春,大多数人已踏上归乡的旅途,但在海拔3500米的川青铁路(甘肃段)施工现场,不少建设者仍扎根一线,用奋斗和汗水迎接龙年的钟声。铁一院川青铁路超前地质预报工程师李科和队员童斌、李林蔚,作为全线隧道开挖的“把脉人”也坚守在现场,为隧道安全掘进保驾护航。
今天是腊月二十四,天还没亮,李科一行三人就从驻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出发,驱车赶往90公里外的碌曲县则岔隧道,按照设计方案要求,他们今天要对川青铁路则岔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进行探查。车窗外是零下19度的低温和漫天飞舞的雪花,草木枯黄的山岭那头,隐隐传来几声高原狼悠长的嗥叫。坐在前排的李科不时回头向童斌和李林蔚交代着本次探查的工法和注意事项。
超前地质预报小队卸下探测设备(杨少琦 摄)
“在隧道施工中经常会遇到断裂带、突泥涌水等突发状况,威胁施工安全,我们采取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就是使用多种手段对隧道掘进前方开展探查,再从各项数据中分析排查可能威胁安全施工的因素。”介绍起从事了四年的工作,李科满满的自豪,“我们这项技术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施工中灾害的发生,还能减少因突发状况造成的损失,可以说是隧道安全掘进的‘定盘星’。”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车程,超前地质预报小队到达则岔隧道洞口。李科招呼队员们从车上卸下一箱箱仪器,“干我们这行的常常被工人们称做‘隧道医生’,就像医生给人做体检一样,我们也需要借助各种各样的设备,有地质罗盘、回弹仪、地质雷达测试仪、TSP测试仪、瞬变电磁仪……”李科介绍起超前地质预报的装备如数家珍,“这台TSP603测试仪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设备,国内仅此1台,可实现信号无线传输,大大提升了我们现场的作业效率。”
走进隧道灯火通明,装载机、挖掘机、喷浆机等机械设备有条不紊地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大干景象。这次他们计划采用“地质素描法+弹性波反射法(TSP)+地质雷达法”对则岔隧道围岩进行探查。“一般而言,我们只采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方式进行探查,但全长10.48公里的则岔隧道,地层复杂、构造发育、岩溶强烈、地应力高,通过9条区域断裂,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是全线的高风险隧道,所以我们的探查手段要更复杂一些。”李科介绍道。
完成地质素描后,李科向现场技术员讲解围岩情况(杨少琦 摄)
刚来到掌子面,队员们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作业。童斌一边手持地质罗盘测量围岩状况,一边对间距、延伸性、结合度等特征进行描述,李林蔚则拿起回弹仪,在多个点位进行岩体强度测试,另一边的李科通过手电筒仔细鉴别围岩岩性、结构构造以及滴渗水情况,综合评价目前掌子面围岩分级是否准确,是否需要调整开挖工法和支护措施。
“根据地质素描结果,目前围岩分级是准确的,可按现行的开挖工法和支护措施继续施工。但掌子面前方的围岩情况还需要通过弹性波反射法和地质雷达法进一步确定。”完成地质素描后,李科紧接着安排开展下一步作业。
童斌小心翼翼地从仪器箱内取出地质雷达测试仪并开始安装调试。“我们必须要保证这次预报的有效范围与上一次的有5米以上的长度搭接,以确保超前地质预报是连续及时且高效的。”李科一边调试仪器,一边不时叮嘱。仪器安装完成后,李林蔚手持高频短脉冲电磁波发射天线,从掌子面左侧向右缓慢平移,童斌则操控仪器主机,观察电磁波数据采集情况。另一边的施工人员同步进行钻孔、雷管安装等作业。
李科正在接收地质雷达数据(杨少琦 摄)
“TSP是利用地震波在前方围岩中的传播特征,揭示围岩条件和不良地质的预报方法。而地震波需要通过微量炸药爆炸产生,因此我们需要安装雷管进行引爆。”上午10时20分,现场炸响第一炮,紧接着一道道地震波形呈现在TSP数据采集器上。“这些波形表示的是前方不同地质岩体对地震波的反射路径和速度,这样我们的TSP测试数据就采集完成了。”李科指着仪器的屏幕介绍道。
走出隧道,洞外已是漫天大雪,李科哈着白气说:“现场数据质量是我们一切预报工作的基础,接下来我们将回到驻地,通过计算机数字建模反演,分析解译开挖面前方的不良地质体,形成完整的风险提示报告,进而为隧道掘进‘把好脉、开对方’。”在甘南高原的茫茫大雪中,李科一行继续朝着下一座隧道进发。
【编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