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线风采

赵晶:以“三心”书写奋斗青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梁思祺 沈正华   时间:2024-03-18 【字体:

3月的武汉春寒料峭,笼罩着湿漉漉的雾气,但在武汉地铁12号线中一路站施工现场已没有了寒冷的气息。机械繁忙、焊花闪烁,在“荧光绿”和“机甲橙”的交错间,一位戴着眼镜的青年正和技术员凑在一起,进行施工技术交流。他,就是中铁十一局第九届“十大杰出青年”——赵晶。

怀揣扎根施工一线的“初心”

2015年,赵晶从贵州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不同于身边同学对各类设计院的“情有独钟”,赵晶像“独行侠”般扎进了施工一线,在中铁十一局一公司武汉地铁2号线北延线(机场线)项目做起了技术员。面对别人异样的眼光,赵晶内心坦然,他笃定“学结构的,就要从一线干起。”

当时武汉地铁2号线北延线(机场线)项目正值建设关键期,进度压力空前巨大。这个高学历技术员的加入,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关注,但也有人打赌说他要不了几天就要“跑路”。赵晶怀着空杯心态,踏踏实实扑在一线,从现场值班、编制施工方案、独立计算工程量,再到全面负责宋家岗主变电站的技术管理工作,他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同事们都竖起大拇指:“这个研究生真不是来混事儿的!”

赵晶(中)在现场与技术员交流(徐昊 摄)

两年后,赵晶被调至武汉地铁5号线科普公园站工程项目任工程部部长,期间也获得了调回总部工作的机会,但他仍选择留在施工一线。“回总部工作的机会难得,你要把握住才对。”母亲得知此事后,劝他道。“我还年轻,需要在项目上积累的东西还多着呢!”赵晶向家人如此解释。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有道理的。

几年间,赵晶在施工现场经历风雨,也在工程最前沿成长成才。他深耕城市地下空间施工领域,完成施工总结4篇、论文3篇、省(部)级工法1项,获得“优秀工程部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成为该公司小有名气的城市地下空间技术专家。2020年底,赵晶转战武汉轨道交通12号线中一路站项目,任总工程师,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负责人。

坚定推进技术创新的“决心”

在该公司将“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工程”定为企业“三大品牌”之一后,赵晶意识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作为学结构的,我下定决心一定要钻研深基坑施工技术,成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专家,而现场就是最好的练兵场。”

面对大型“盖挖逆作法”深基坑项目,赵晶热衷于向书本、同事和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吸取总结相关工程经验。为了更好地掌握地连墙施工及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技术,他还向当地基坑专家请教,深入细化地连墙施工、车站主体结构施工等关键要点,在项目制定了明确的技术标准和实际操作指南,为该公司填补“盖挖逆作法”施工工法的空白。

武汉地铁12号线中一路站施工现场(徐昊 摄)

在面对超厚、超深的地连墙施工难点时,赵晶没有盲目依赖规范指标,而是通过泥浆配比试验和实际成槽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精准的配比,成功解决粉细砂地层下槽壁稳定性的问题。同时,也克服了泥浆内悬浮砂砾沉底导致的沉渣过厚的难题。

在钢管砼立柱桩施工中,他牵头研制“直角尺”小工装,实施垂直度复测,并深究钢管定位的细节,制定详尽的垂直度调整方法、检测及复测流程,将垂直度精度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内。

作为项目总工程师,他不局限于技术管理,还将目光投向了科技研发。他带领项目科研人员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并在地连墙H型钢试验研究、基坑变形快速预测数值分析及自动化监测对比研究等方面展开工作。目前,赵晶参与中铁十一局AI课题立项1项,拥有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QC成果1项,为该公司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领域技术进步贡献了青春力量。

保持管控质量安全的“恒心”

参加工作伊始,赵晶就把“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作为工作的重点来对待。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使他养成了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安全管理是施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句话不仅是他的信念,更是他对团队的叮嘱。

结合现场施工实际,赵晶对安全管理“三个责任清单”进行了再深化,并形成“日常安全检查清单”“工序安全检查清单”两大重要管理抓手。截至目前,他已总结形成地连墙、桩基、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工序等共计140余项守护团队安全的“宝典”。

“提升实体质量是技术管理人员的终极目标。”通过详细罗列各类施工工序中的技术质量标准和管理人员检查行为要求,他将图纸、规范、方案变为现场管理依据,制定了“技术质量标准清单”和“质量检查行为清单”,让空泛的管理口号化作实际的操作要求。这两本“红宝书”在施工工序中有机结合,形成了“安”与“质”相辅相成的管理模式,成为安全风险终端管控的有效防线。

在机械的轰鸣声中,赵晶正在询问“高风险吊装工序”履带吊设备的检查情况。“钢丝绳和锁扣都连接好了吗?”“风速如何?”“试吊准备好了没?”在赵晶看来,工作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责任,小细节决定着大成败。

【编辑: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