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网页版 |
|
高晓雷:打好创誉创效“精算盘”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婧 时间:2024-05-16
谷雨时节,晋蒙交界,春雨细细。在国家级重难点工程集(宁)大(同)原(平)高速铁路山西段贺家堡跨韩原铁路特大桥上,看着铺轨机将全线首条轨枕稳稳落入桥面上,中铁十七局五公司副总经理兼中铁十七局集大原铁路2标项目副经理高晓雷用手机记录下这一刻,回望两年来战严寒、斗酷暑的每一个场景,他百感交集。
参与京沪、郑太、集大原等7项国家级重难点工程建设;创新采用30余项新技术、新工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建筑业企业优秀项目经理”等13项省部级以上集体、个人荣誉……参工17年,凭借清晰的项目管理思路和突出业绩,高晓雷不断突破自我,打赢一场又一场精品工程“主动仗”。
品质铸造,擦亮企业“金招牌”
高晓雷与技术骨干在施工一线优化施工方案(王珍珍 摄)
“打造精品工程,既是企业履行承诺、回报社会的责任体现,也是赢得市场认可、实现滚动发展的根本要求。”日常管理中,高晓雷始终坚持以过硬的施工品质为企业充分释放品牌影响力。
全长8308米的店上隧道是郑太高铁重难点工程之一。该隧道Ⅳ、Ⅴ级围岩占比95%,穿越地层地质复杂,先后穿越11条断层带,围岩破碎,部分洞身及洞身附近白云质灰岩中含石膏,具有侵蚀性和膨胀性,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由于膨胀性围岩在施工过程中,支护量比常规围岩大,工字钢间距小,规格大,施工费时费力,严重制约施工进度。
2018年初,时任郑太高铁项目经理的高晓雷,经过反复思考和实践探究,创新优化施工方案和资源配置,强化隧道钻孔、支护、监控量测等过程控制,打造出内实外美的高品质隧道。凭借标准化管理流程,郑太高铁标准化施工被认定为中国铁路郑州局管段内唯一示范工程,并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与此同时,高晓雷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体系和生产经营中,在抢险救灾等方面积极作为,他牵头成立铁路抢险救援队,发挥山西片区资源集中优势,为南同蒲、侯月、宁岢及大秦铁路安全运行提供保障,以品质建设、央企担当推动属地经营实现滚动发展,接连中标襄垣东站、长治房建、集大原高铁等6个国家、省部级重难点工程。
精益管理,集聚效益“强磁场”
高晓雷在项目一线指挥施工作业(王珍珍 摄)
“按照工程部优化的‘悬臂梁变支架现浇梁’变更方案,物资部和经管部对现有工程量再审核、计算,确保实现预期增效目标……”2021年10月初,担任项目经理的高晓雷,在项目早交班会现场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工作安排。像这样夯实创效根基的部署会在项目已是常态。
“既要会管理,更要会‘算账’。”作为集大原铁路项目精益管理带头人,高晓雷紧扣‘成本管理’核心,坚持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导向,瞄准技术创新、方案优化、成本管控、变更索赔等创效点,从项目进场开始超前谋划,深入研究项目地理位置和施工实际,逐一击破,寻找创效突破口,有效提升项目管理效能。
点滴创效,在于精益。在其带领下,项目施工生产和成本控制有了“质的提升”,项目提出“梁场布局、墩柱模板设计、大郝线改路、将伸缩墩调整为普通墩、旋喷桩变更为CFG桩”等24项优化及变更方案,创优增效6千余万元;积极推广使用20余项新设备缩短工序衔接用时,节省工期超50%,完成全线首个现浇梁合龙、首个框架墩墩身施工等5项全线“第一”,创全国单榀钢横梁吊装最重纪录,单月施工产值突破2亿元,29个工期节点均按期完成,连续2次获全线信评第一。
科研创新,按下创效“快进键”
高晓雷(左三)与创新工作室成员进行课题研讨(王珍珍 摄)
以成本管理为坐标点,不同颜色的箭头四向辐射,科研立项、QC成果、新型专利……在高晓雷办公室,他常常在项目科技创新导图前驻足沉思。
“在高铁建设中,我们以施工现场需求为导向,锚定项目高质量建设目标,聚焦前沿科技和关键技术研发,加速推进产学研用,大力推广有利于提高项目生产效率、管理效率,保障安全质量的新工艺、新技术和先进设备,提升项目智能建造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推进成果转化,确保项目关键线路、关键部位全程可控。”深谙科技创新是项目创优增效的关键环节之一的高晓雷表示。
他积极带领技术团队开展科研攻关,先后在郑太高铁、集大原高铁完成科研立项4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QC成果4项,2项获评中国建筑业协会优秀成果;组织发明“一种辅助隧道型钢拱架对接加长的定位装置”,提升郑太高铁标准化管理流程;围绕高速铁路邻近既有线及穿越湿地施工生态保护技术、高速铁路信息化管理技术等5项科研课题强化技术攻关,加速推进产研结合;依托BIM、Smart4D数字化技术,打造“智慧梁场”,实现工序衔接科学合理,制梁效率提升11.7%。
“创效之路,不是独木桥,也没有终点站。”高晓雷将继续坚定发展方向,提升专业化、精益化综合管理水平,走好创新创效发展之路。
【编辑:敏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