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生产经营

合肥西站综合开发及东广场工程基坑封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孟辉   时间:2024-05-30 【字体:

日前,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的泵送结束,新合肥西站综合开发及东广场工程基坑顺利封底,项目进度驶入快车道,为后续完成地下结构奠定了坚实基础。

施工现场(铁四院 供图)

新合肥西站综合开发及东广场工程是铁四院独立承揽的第一个省会城市高铁车站枢纽配套工程总承包项目。作为京港通道新合肥西站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团队采用第四代高铁站房“站城融合”的设计理念,高效提升整个合肥西站枢纽的核心价值。该项目位于市中心,用地面积49.92亩,总建筑面积22.7万平方米,其中包含地铁在内的地下工程12.7万平方米,地上两栋高层10万平方米。整个地下工程基坑包括综合开发、地铁10号线、S1号线车站三部分,平面规模为3.3万平方米,实际挖深为23.5米至35.5米,存在多个深浅坑。

项目建设存在“五难”:一是基坑“双临”,东侧紧临既有运营地铁3号线,距3号线出入口外轮廓线最近仅1.9米,西侧临近既有合武铁路、既有合福铁路和18公里专用线,变形控制难;二是基坑开挖深度最大达35.5米,周边环境受限,坑内出土运输难;三是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存在“坑中坑”,偏压控制难。四是受限于支撑影响,基底抗浮桩施工净空不足7米,且基岩强度高,市场适配打桩设备少、工效低,桩基施工难度大;五是底板混凝土总方量为5.8万方,单次浇筑方量最高达9300方,单次浇筑体量大,浇筑持续时间长。

针对这些难题,项目团队设计采用“双环”桩撑结构保证基坑安全,基坑开挖至底过程中地铁最大变形仅2毫米,既解决了变形控制难题,也为出土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设计团队打破超深基坑垂直运输的传统方式,在合肥首次采用了螺旋型旋转栈桥坡道结构,有效解决坑内出土运输难题。综合考虑环境与地质因素,采用局部钢支撑解决偏压难题。

此外,项目团队联合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充分调研打桩设备,通过比选最终确定采用改进潜孔钻打桩工艺的方案,成功解决抗浮桩受支撑影响净空不足难以施工的问题,进一步拓宽了潜孔钻在低净空大桩径桩基施工领域的应用。面对底板混凝土单次浇筑体量大、浇筑持续时间长等难题,总包项目部提前组织施工单位编制完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制定了混凝土供应不足的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浇筑时成立现场专班,精心组织混凝土施工,采取天泵、地泵及定点浇筑口等多种浇筑措施,合理加快混凝土浇筑速度避免产生施工冷缝,通过有序组织混凝土浇筑、振捣、整平、养护各工序施工,保证了混凝土浇筑质量。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高铁进站厅、站前广场、综合开发、城市客厅等多种功能,三条地铁线在站内无缝换乘,对于合肥市站城一体化发展、区域资源共享、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杨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