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里开篇写道:“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从琅琊山上南望,不足2公里的地方,就是蜿蜒而去的滁宁城际铁路,这是国内首条跨省城际铁路。
建设中的滁宁城际铁路(范成涛 摄)
不同于《醉翁亭记》的闲适,中铁十四局电气化公司滁宁铁路项目的建设者们正在如火如荼地大干,就连夜晚,工地上也是灯火通明。
10月底,他们将在全线进行首家送电。“作为全线焦点,接触网施工、环网电力施工、动照施工每个专业都不能落下,我们要跑在全线施工单位最前面,为其他施工单位提供优质电力保证。”项目副经理张淑淑这样说道。
夜晚行进的轨道车(范成涛 摄)
硬仗还需铁军上。他们从早上7点开完早会去现场,一直到傍晚6点回来,很多人一直加班到夜晚,才算是一天工作的结束。虽然施工现场就在项目部边上,但有时为了节省时间,中午饭都是项目组织后勤人员送到工地,施工人员在现场草草解决。
项目10月份要完成近5000万元产值。“我算过,项目上人均月产值要达到330万元左右才能完成产值指标,这都要靠大家加班加点干出来。”项目经理董军说,他头上的发际线“一退再退”,一手拿着老花镜,一手在他的小本本上认真地算着。他那两元商店买的小本本,里面记的内容工工整整、密密麻麻。自从项目进场以来,他每天都坚持开早会,一天都没有落过。每天不管忙到多晚,董军都会回去写施工日志。这位看似大大咧咧的电力老大哥,对施工细节是一点都不马虎。
“5月份进场,仅用了11天完成了建家建线,8月份开启‘百日大干’,成立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9月份接到要作为全线第一个送电的任务后,项目上下就开始弥漫着紧张的氛围,项目一上场就是快节奏。”项目书记葛世海讲道。
项目书记检查设备房间(范成涛 摄)
本是后进场,却要打先锋。“这是中铁十四局电气化公司在安徽的第一仗,事关滁州百姓的信任。”已是身经百战的董军,每天工人下班后都要去施工现场走一走、看一看,巡查一遍才能放心。
别人都以为他是天生精力旺盛,他自己知道,其实每天回到宿舍,腿就如灌了铅似的,都是强撑着。自该项目成立以来,随着施工任务越来越重,施工强度越来越大,他的压力也一天天大了起来。听到电话里老董的声音由原来的嗷嗷叫变成现在的疲惫不堪,老董媳妇心疼不过,便赶过来照顾他。用她的话说,“老董还没有这么大压力过,怕他忙起来找不到眼镜,给他从网上买了8个老花镜,现在就剩4个了。”
老董在检查变电所施工(右)(范成涛 摄)
“别看就这几个站的电力施工,只有8公里的接触网,真干起来却一点儿都不简单,施工难度比预期的大很多。”施工经验丰富的项目总工宗景福,对这条线路的施工却一点儿都不敢大意,以前不抽烟的他,有时也会紧锁眉头,点起一根来。
施工中的困难很多,主要是设备生产周期长、材料进场晚、设备供货慢。特别是变电所内低压柜供货,由于疫情的原因,如果按照厂家生产周期进行排产,有可能会造成工期延误。项目通过和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积极沟通,当机立断,对低压柜供应商进行调整,才没有耽误施工。
接触网施工多位于高架桥上,由于轨道不具备通行条件,不能正常使用轨道车进行立杆。项目部不等不靠,采用备用方案,在桥下边用吊车一根根往上吊。由于白天车流量大,为了不影响道路交通,只能在半夜进行封路施工。9米长的钢柱重达1吨多,在一个个难熬的夜里,338根钢柱就这样一根根立了起来。
接触网放线工作(范成涛 摄)
进入10月份以来,现场施工更是到了白热化阶段。项目合理调配人员,采用“人休车不休”的施工方案,用了3昼夜的时间完成了接触网放线,成为全线第一个接触网贯通的标段。10月25日的凌晨4点,完成接触网放线后,轨道车司机曾这样问过项目部职工尹肖越,“项目部给你们多少钱,你们这样拼命干活。”尹肖越指着远处的隧道口,说了句,“前天夜里,我们经理、书记还在那里扛电缆。”
行进中的轨道放线车(范成涛 摄)
“自开工以来,项目上的小伙子们别说请假,连市里都没去过,琅琊山这么近,也没去爬过,为了送电,一个个都绷紧了弦。送完电后,得让他们好好休息一下。”看着这些被太阳晒得黑黝黝的小伙子们,心思细腻的葛世海都有些心疼。
项目部门口有棵桂花树,花开正盛。面对身边的桂花香,项目部的建设者们都是来去匆匆,无暇欣赏,“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寓意着收获的桂花见证着他们用汗水浇灌着滁宁铁路一点点成长,用实干、用成果向滁州百姓交上一份满意答卷,在琅琊山下酿出最美的“桂花香”。
【编辑:敏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