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品牌
铁建艺苑

大凉山间的逆行与坚守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2-10-31 【字体:

2020年6月底,我从湖北“穿越”到成都,再坐汽车转往项目,灰色平整的混凝土路面渐渐消失,城市被抛在身后。道路开始颠簸,坑洼的砖红色土路伸向远方。接近美姑县乐西项目驻地时,已经是我在大巴车上的第十个小时,路两边满是落石,在这里,滑坡、泥石流十分常见。

山,眼前、身后全是山,这就是传闻中的大凉山。这群人,甘愿奔赴一场无人愿去的地域,隐身于繁华之中,在这里修建乐西高速公路,他们为什么而来?又改变了什么?

辗转到达项目驻地时,天色已晚,我在厨房看到了这些未来的同事们。眼前的这群人,就是乐西项目的建设者。“90后”居多,他们话不多,讲话声音不高,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他们也刷抖音也玩王者,会追着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那一天,我还没把这些“90后”和“国家建设者”连在一起。

很快,我来到中铁十五局一公司承建的乐西高速大凉山2号隧道。那些稍显稚嫩的面孔不见了,一群穿蓝工装和反光背心的年轻人从高高堆起的钢材中向我走来,笑容在阳光下铺展。黑漆漆的隧道之中,轰隆隆的钻机声回响在山间,他们在四射的电焊花中穿梭,在泥浆里跑来跑去、爬上爬下,在洞顶喷涌的水柱里浑身湿透,在开挖的轰鸣声中冲在最前。

劳累一天,晚上休息时,他们播放起阵阵轻松愉悦的纯音乐,歌曲间穿插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们也跟着哼唱,询问得知是项目曾组织的大合唱曲目。远处,群山静默。安静的雨夜,我仿佛穿过半个世纪的时光机,想象老一辈隧道人也曾同样年轻的面庞。

这不单是一场新老隧道人的青春与坚守相逢,也是新时代的“90后”找寻使命与初心坐标的旅程。

这群修建乐西高速的年轻人,有人也曾经迷茫。在这深山里,物质条件不好,精神需求怎样得到满足,日复一日的生活里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

这个问题,我问了我们项目书记,书记给了我完美的答案。“险山恶水听调遣,英雄面前无难关”,大手一挥,一脸豪迈。书记还告诉我,通车了,山里的百姓出行方便了,心里踏实满足,每个晚上都能睡好觉。

年轻的同事们也想寻找这样的“踏实满足”。

他们生长在衣食无忧的年代。上世纪90年代生人,各种信息、知识、技术以及思想丰富的涌入与交流,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并开阔我们的眼界,同时我们又受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五千年的洗礼,它们相互交流溶解,造就了我们开阔又淳厚的独特气质,我们身上多了更多的自由。然而这大山深处,则是中国的另一个样貌。

这里依然贫困,山里人靠交易自家的牛羊、土豆等农产品维持生活,许多家庭直到这两年,才拥有了第一台电视机。学校里一共只有两三台电脑,供老师轮换着使用。学校严重缺教师,孩子们对山外的世界充满好奇。

大山里的生活已然被高速运转的时代甩在身后。而全长152公里、时速80公里的乐西高速公路,承载着凉山百姓的期待与向往:更早脱贫、更快致富、更好的教育、更便捷的医疗、走出大山的梦想……

在平均每天3米的隧道掘进中,我听到了乐西项目的建设者心里的声音,他们从满足自我享受的小时代逆行来到大山深处,一个个年轻的个体就这样与大时代相连。城市中的车马喧嚣、灯红酒绿,通通汇入大江大河,奔腾向前。我也选择加入。

项目部有个彝族阿姨,我时常与她聊天,“我没上过学,不认识字,外出打工好多地方都不要。”她用蹩脚的普通话与我讲起自己生活经历,她说,以前她常常清早或深夜坐在门口发呆,希望能够找到使家庭摆脱贫困的出路。而如今的工作一年下来至少也有4万的收入,与之前不知道怎样才能减轻生活负担相比,现在看到了希望,感觉生活有了盼头和劲头。我在旁边听着,心底也觉得骄傲。

一大早,阿姨就将项目部办公区、生活区的垃圾清扫干净,将会议室桌子擦得锃亮,等到大家上班时见到的就是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

我拿着相机翻看着同事们留下来的照片,原来大家从来到这个地方时便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征程,除了为当地的彝族同胞提供工作岗位,书记还带着项目上的年轻人去往了苏洛乡,“脸盆:4分;小袋洗衣液:4分;大包洗衣粉:8分;电热水壶:12分……”在苏洛乡“奋进超市”门口,张贴着一张积分兑换表,村民可通过环境、个人、家庭卫生改善、劳动创收提高、个人收入增加等多个维度获取积分,收集到足够的积分后,便可从“奋进超市”中免费领取生活物品。项目已经两次深入苏洛乡为“奋进超市”捐赠米、面、暖水壶、洗衣机等生活物资,第一次是2020年5月,第二次是2020年10月。

超市刚开门,几个彝族同胞拿着各自的积分表,到“奋进超市”领走了牙刷、牙膏、茶壶等物品。大家都为他们高兴。

在大凉山间,这群“90后”找到了心灵和精神的支点,“奋斗不只为自己,还为了想走出大山、更快致富的百姓”。

去往依噶村开展“以购代捐”扶贫活动的路上,我与项目部的几个青年同行,越过雨后的落石、深坑、泥潭,我们乘坐的越野车是山路上的“独行者”,车辆越往上走气温越低,穿着短袖的我被风吹的直咳嗽,大凉山的路太难走,我被颠吐了,站也站不起来。一旁几个嬉戏的孩子主动与大家聊起天来,得知我们是来修高速公路的,忽然他们站得笔直,举起小手对着我们敬了一个礼,一个纯真而又简单的敬礼让大家心里既感动又心疼。再上车大家都很安静,我闭着眼,心里依然琢磨着为什么同是“90后”,他们却愿意逆行,面对如此偏远的地方仍然前赴后继?

他们又聊起了工作上的事,过了一会儿,有句话从耳边缓缓传来,“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完成,你看这些小朋友多艰苦,大家都不愿意来,这个国家会好吗?”

我一睁眼,看着窗外被风吹地弯腰的花,找到了答案。

这句话,击中了人们内心的柔软处。这不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传统圆满,而是与千千万万的人产生连接,心有回响,无问西东。他们的逆行是为了尽快修好乐西高速,把村里的人带出大山,把贫困甩在身后,让更多的人奔向美好生活,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将人生的意义与国家命运相连,才能体会到生命里真正的圆满。

“小何,走,今天去镇上的小学。”听到书记的声音,我连忙跟了出去,去学校干嘛,“咱们给学校捐文具了,学校邀请我们参加他们的六一庆典。”书记解答了我的疑虑,随车到了学校,慰问活动中,书记将笔记本、文具一个个送给孩子们,给坚守在山区学校的教师也送上了跑步机等健身器材。孩子们用欢快的舞蹈和甜美的歌声感谢项目部送来的礼物,“我代表佐戈依达乡中心学校全体师生向你们的真诚爱心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的到来让我们倍感温暖!”主持台上,校长慈祥的脸上掩饰不住的激动,一个女孩往书记手中送上了一面锦旗,“谢谢叔叔,以后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们一样建设祖国”,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我慢慢地融入这里,也希望能为她们做点儿什么。

“小何,去不去敬老院。”“小何,西昌有疫情了,我们去捐物资。”“小何,学校又邀请我们过去参加活动啦”……我拿起相机,连忙跟上他们的脚步,我的身上也穿上了蓝色的工装。在乐西项目待了两三年,现在正值雨季,早晨雾气弥漫,我看对面的山,时隐时现。我看身后的项目部,这群“90后”没穿工作服,在各自办公室忙碌着,他们的笑容里充满力量。

【编辑: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