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线风采

青春铸就匈塞铁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召杰 李刚钰 郭栋  时间:2022-07-13 【字体:

“我跟大家分享几点通过欧盟TSI认证的经验……”近日,一场精彩的线上交流课,吸引了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项目部众多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来“打卡”。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主讲人并不是工作多年的技术“大拿”,而是一位初出茅庐的“95后”。他叫刘耀武,来自中铁建电气化局,被借调到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项目部开展联合办公,清秀脸庞上透着一股超乎同龄人的沉稳。

匈塞铁路旧帕佐瓦接触网(郭栋 摄)

“匈塞铁路贝诺段开通运营前夕,在我们不懈努力下,包括接触网支柱、承导线等设施在内的电力能源供应子系统,最终取得了欧盟TSI认证中期证书。这为其他子系统认证提供了借鉴,更为中国铁路技术装备顺利进入欧盟市场积累了宝贵经验。”刘耀武的话语,把大家一下子带回到工作初期。

匈塞铁路是中国铁路电气化技术及装备首个经历欧盟TSI认证的项目,没有经验可以借鉴。2021年6月,经过择优选拔,刘耀武成为电力能源供应子系统TSI认证工作负责人。别看刘耀武2019年才来到匈塞铁路项目,但是在短时间内就成长为独当一面、责任重大的TSI认证工作负责人,离不开他的勤奋好学、敢想敢干。

回忆起刚接触TSI认证时的情景,刘耀武面露难色:“当时,我们一不了解标准,二不了解认证方法,感到很茫然。”为此,他查阅了大量资料,逐渐找准了工作方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为确保设计、生产、施工均符合TSI认证规范,刘耀武积极组织召开研讨会议,与认证机构进行技术讨论,同时还与设计、生产、施工以及塞方业主等单位多番交流,逐渐摸透了标准参数的由来。

2021年,刘耀武第一次去塞尔维亚CIP设计院与接触网专业设计师对接时,设计师Andreje说:“刘,塞尔维亚已经近30年没有进行铁路升级改造了,我们一直沿用比较老的标准。对既有设计体系,我们未进行过模拟仿真,对认证机构及测试机构提出的抬升量参数,目前只能依据以往经验来判断。”为了坚定设计师的信心,刘耀武回复道:“我们中国人常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目前,我们已经找到了工作思路,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就能克服困难。”

匈塞铁路泽蒙站夜景(郭栋 摄)

经过中塞两国建设者的共同努力,认证工作不断深入。“匈塞铁路剩余工期较短,若继续使用以往的CH1认证模式,将面临漫长的审查周期,影响项目按时开通。”又一道难题摆在两国技术人员面前。

为了另辟蹊径,刘耀武再次查阅TSI认证文献,经过与德国认证工程师沟通交流,得出“现场试验+内部生产设计验证”的CB+CC模式同样适用于匈塞铁路,且在铁路建设资料完备合规的情况下,认证周期也比较短的结论。

随着深入现场调查,刘耀武与塞尔维亚CIP设计院全方位梳理数据,组织供应商、业主、认证机构召开专题会议,用翔实数据、经典案例说服了认证机构及产品供应商将认证模式改为CB+CC模式。

“这样不仅可以大幅缩短认证周期、确保项目如期开通,而且能将认证证书期限由2年扩展为7年,为匈塞铁路诺苏段建设提供有力支持。”线上交流课中,刘耀武谈到改变认证方式的优点时,不由自主地提高了语调,语气中不乏透露出骄傲和自豪。

2022年1月上旬,认证机构人员赴匈塞铁路建设现场检查防触电保护措施,由于当地遭遇大雪,认证机构人员心生退意,欲推迟检查。

“防触电保护措施是项目安全开通的必要条件。若推迟检查,将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接下来的其他模块检查,最终导致铁路开通日期不得不延后。”刘耀武回忆说。他耐心说服对方正常检查,并利用积累的专业知识,对认证机构人员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准确回答。

当防触电保护措施现场检查顺利结束时,检查员Max返回荷兰前对刘耀武说:“刘,你的坚持使得我们这次塞尔维亚之行很有价值。这是一条很漂亮的铁路,等开通运营后,我一定要去乘坐。”

在匈塞铁路建设过程中,来自中国的建设者有500多名,其中像刘耀武一样的“80后”“90后”占了约70%。这些青年建设者正以青春的闯劲、锐气和担当,在“一带一路”建设赛道上奋力奔跑。

【编辑: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