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鼎中原”的郑万高铁到走出国门的中老铁路国外段站房工程,仅用4年时间,中铁建设基础设施公司重庆东站项目负责人李双来迅速成长为企业的创效“尖兵”。
“没有亏损的项目,只有亏损的管理。”李双来始终把这句话奉为座右铭。他精细管控,优化技术方案,真抓实干,以快制胜,先后参与建设的项目不仅全部超额完成利润指标,而且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
技术优化,深挖“开源”潜能
2018年3月,李双来在郑万高铁站房项目首次出任项目负责人。他把站房桩基工程、钢结构、装饰装修等作为主要优化方向。结合方城站的设计特点,他跳出固有思维模式,大胆提出将铝条板吊顶优化为工业吊顶的设想,经过与设计、建设单位深入沟通,得到高度认可,最终带领项目团队成功打造了全国铁路站房首例工业风吊顶,节约投资百余万元。
完工后的南阳东站(中铁建设基础设施公司 供图)
经过南阳东站屋面钢结构的收支分析,李双来发现屋面钢结构存在潜亏风险。他立即成立变更优化小组,邀请钢结构专家、设计、监理、建设单位对原屋面钢结构吊装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推翻原有屋面钢结构吊装方案,解决了屋面钢结构拼装场地狭小的制约因素,采用原位拼装、累积提升的施工工艺加快屋面钢结构整体施工进度,通过缩短施工工期和重计量,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首战即大捷,南阳东站更是荣获鲁班奖等殊荣,技术出身的李双来将创效融入质量管理,先后获得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实现创誉创效双丰收。
以快制胜,牵住创效“牛鼻子”
在项目每周例会上,李双来经常告诉大家:“质量管理是决定项目能否盈利的重要指标,如果能在保障安全、质量的基础上,加快施工速度,就能有效提高资源组织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深谙以快制胜之道的他,自项目进场初期阶段就下足功夫,力争给业主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获得持续认可。
2020年5月,李双来带领22名管理人员逆行出征中老铁路国外段站房建设,先后克服老挝全境封锁的疫情防控状态、水土不服、语言不通、物资匮乏等重重困难,紧锣密鼓筹备试桩开钻,积极对接甲方、监理、设计等单位,深化施工组织设计,把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带到老挝。仅用一周时间,他们就完成了试验室、拌和站、桩基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与验收,最终在全线率先完成首根试桩,给中老铁路有限公司留下了“雷厉风行、严谨高效”的企业印象。
在中老铁路国外段率先完成首根试桩(李艳 摄)
“避免返工就是效益,一次到位就是工期,我们不能只顾往前冲,而忽视了工程质量和安全。”李双来始终保持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工程建设,“零返工”的记录是他坚守工程质量的真实写照。在他的带领下,项目团队成功承办了房建工程标准化工地现场观摩会和蓬洪站雨棚实体观摩会,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2020年“中老铁路标准化工地”荣誉称号,最终圆满交付中老铁路国外段面积最大站房万象站和饱含中老两国文化特色的蓬洪站。项目团队的出色表现,获得了老挝政府的高度认可。凭借精品站房工程,李双来项目团队在老挝市场实现滚动经营,承接了集团公司第二个援建工程:中国援老挝邮电技术学院项目。
深研政策,实现海外创效
伴随着行业发展,铁路工程招标模式、合同模式随之变化。李双来带领项目团队深入总结,加强政策解读和新模式学习,转变成本管理、二次经营工作思路,适应铁路市场环境和模式变化,确保企业效益最大化,最大限度实现降本增效。
“学习要从研读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开始,这对后续开展工作大有裨益。”在中老铁路站房项目建设过程中,李双来围绕用好用活优惠政策,率先带领项目团队学习老挝法律法规和相关税收政策,组织老挝语学习培训班,分专业系统学习地方政策、优惠政策申报流程等内容。为准确解读政策,他多方寻找专家翻译专业文件,保证翻译质量。在中老铁路有限公司的指导下,他组织调阅中老铁路特许权协议条款档案资料,为税收优惠寻找政策依据。在建筑材料供应方面,通过与专业物资公司合作,组织物资出口政策法规培训,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具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建筑材料,降低成本,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项目效益的“真金白银”。
“创效功臣”李双来(柯贵 摄)
不仅如此,李双来利用站房工程规模效应,把节本创效融入项目管理的一砖一瓦,通过租借临时办公区、钢筋加工棚等方式修旧利废,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封堵效益流失漏洞。
“持家如同针挑土,败家犹如水推沙”。李双来绞尽脑汁,精打细算,通盘排兵布阵,找准突破口,狠抓项目管理提升,不仅实现了创誉创效目标,更赢得了业主的交口称赞,实现了滚动经营。
【编辑:金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