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沉浸于中铁十四局博物馆收藏的一本年过半百的老书,是1956年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志愿军一日》。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各级指挥员、政治工作人员和后方勤务工作人员们,他们以最真实的笔触汇渠成川,还原了那段艰苦卓绝、腥风血雨、赤壁鏖兵、克敌制胜的抗美援朝岁月,我且摘录几段:
“祖国,我们亲爱的祖国!战火已经烧到您的身边,帝国主义想把战争的灾难重新加在您的身上。但是,您的儿女们是不会允许帝国主义侵犯您一根毫发,我们已经来到了鸭绿江边……”
“我像前方战士们在肉搏的时候,死死卡住敌人的脖子一样,双手紧紧地用螺丝扳子插住钢轨眼,让火车从我的头顶上一列一列开过。直到最后一列——第十八列火车轰隆轰隆地从这道桥上冲过了江南岸……”
“这是我们冒着零下四十摄氏度的奇寒,向长津湖挺进的第七个黄昏。我的两只手感到异常的疼痛,从手背一直疼到手腕上,手背肿得像馒头一样,原来是血液冻得凝固住了……”
“敌机天天盯着满浦铁路泉洞车站附近狂轰滥炸,光这一天,就接连投下了四百多枚炸弹,铁路沿线像开了锅似的滚着烟火……”
……
《志愿军一日》(王潇珩 摄)
这些真人可歌可泣,这些真事惊心动魄,仿佛战场上震耳欲聋的厮杀声愈来愈响,战火的滚滚硝烟重新弥漫在眼前。在朝鲜停战后的第一个冬天,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就发出了编写《志愿军一日》这本书的号召,那战场上一个个危机四伏的不眠之夜,风雪交加的奇寒天气,炮火连天的战斗生活,舍己为他的战友情怀,吸引着全军战士从战地日记和记忆深处翻腾出文字,不能不提起笔来记录下自己认为的最值得纪念的一天。从出国第一仗、打到三八线、临津江前线,到上甘岭鏖战,再到最后的一击,直至我们胜利了,编委会从递交的两千多万字的文章中最终筛选出一百多万字,形成了四卷本的《志愿军一日》,这部作品充满了志愿军们对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雄心壮志。
更为宝贵的是,在第三卷专门设有一个篇章,记录了25篇铁道兵修建钢铁运输线的故事,讲述了在洪水肆虐连庞大的钢梁都被急浪吞噬的清川江上,运用“X”脚架巧思搭便桥的一级英雄杨连弟;在螺丝材料奇缺的情况下靠手扶螺丝扳子固定钢轨,在敌机轰炸前夕,让十八列火车顺利通过大桥的二级英雄史阜民;自告奋勇靠着一把铁锤揭开定时炸弹秘密,先后拆弹三十五枚的二级英雄李云龙等抢修故事。原来,一幕幕电影中不可思议、无法想象的惊险场景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都真实发生过。
我想,这一篇篇壮举,既是英雄的志愿军战士们的一天,也是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天,朝鲜战争爆发已过了七秩,在新的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在我们的时代高高飘扬,没有经过战争,享受和平成果的我们,都不妨翻看一下这本曾经的战争实录,汲取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力量。
【编辑:金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