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能像镜子一样反光,触感仿佛婴儿皮肤一样细腻,经过专家的初步鉴定,我们生产的管片质量已走在行业前列。”中铁十四局华南区域预制基地负责人冯军委自豪地 说。
中铁十四局华南区域预制基地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占地约154亩,相当于15个足球场大小,目前承担着深江铁路1804环及海珠湾隧道2094环管片生产任务。为了打造质量过硬的预制产品,该基地积极推进升级智能化生产线,同时从原材料进场到管片成品出厂,层层把控每一个生产环节,确保产品满足客户需求,更经得起市场考验。
中铁十四局华南预制基地(袁瑞宇 摄)
高品质,外美内实质量佳
“管片表面没有任何气泡、砂眼、粘模现象是形成镜面效果的主要原因,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把混凝土配比、浇筑、养护、脱模等每一道工序都做到极致。”华南区域预制基地总工郎咸睿说。
内实外美的管片(郎咸睿 摄)
为了打造出质量上乘的管片,华南区域预制基地设置独立试验室,对进场原材料按批次进行抽样检测;联合国内知名厂家,根据现场模具情况和施工工艺调制最适合的脱模剂;选用国内先进的模具厂家定制刚度强、精度高的模具,模具使用过程中每生产200环进行一次激光三维检测。
“除了配备先进的工装设备和优质原材料,混凝土的施工控制对管片质量影响更直接。”郎咸睿说,采用混凝土智能振捣系统,可以筛选外观最好、质量最佳的管片浇筑流程,电脑自动重复最优操作,使混凝土浇筑质量更稳定,达到稳定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的目的。浇筑完成后,抹面机器人对管片进行仔细抹平。“经过精细化控制和智能化作业,脱模后的管片才能达到表面光滑如镜,用手摸上去细腻滑润的效果。”
智能化,生产效率大提升
“单从钢筋加工这一道工序来讲,按照传统手工下料加工设备计算,满足目前生产进度需要12人,而我们和设备厂家联合研发的最新型智能钢筋加工设备,仅需要3人即可完成钢筋半成品加工。”郎咸睿说,传统钢筋加工方式受工人熟练度和体力影响,质量波动较大。而智能钢筋加工设备可以稳定加工合格钢筋,只需要人工定期维护和保养即可,大大减少了因钢筋加工不合格而增加的成本。
为了进一步提升施工效率,华南区域预制基地还引进了模具清理涂油机器人、智能收面机器人、无人驾驶运输车等10余项智能化设备以及智能养护、无人值守过磅2个智能系统。
定制模具(袁瑞宇 摄)
目前,该基地引进的全部智能化设备正加紧调试。正式上线后,该基地将打造出国内智慧化程度最高的管片生产线。整条生产线仅需7名工人就能生产出质量上乘的管片,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创品牌,深耕细作谋发展
“预制基地不同于传统基建项目,我们不仅要有质量过硬的产品,更要打造出优质口碑,为我们持续滚动经营打好品牌基础。”冯军委说,基地建设的科研会展中心、信息化控制中心全部对外开放,生产车间设置参观通道,参观人员可以深入厂区,直观感受预制基地的全部工艺流程。
科研会展中心(袁瑞宇 摄)
在占地面积600平方米的科研会展中心里,展示了企业的发展历程、参建的重点工程以及预制基地各种智能化设备,采用BIM模型可视化系统、实物模型、VR、全息投影等对管片施工技术进行全方位、系统化展示,科技感十足。
智能信息化控制中心(袁瑞宇 摄)
厂区内的信息化控制中心能够实时动态展示生产线工位运行状态、管片养护情况、管片存储情况、运输供应情况。在满足生产过程中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也方便了参观人员直观了解基地生产基本情况,基地运行情况一目了然。
智能机器人喷涂脱模剂(张冰 摄)
【编辑:钊伦】
相关新闻